兩廂車的發(fā)展歷程是怎樣的
兩廂車的發(fā)展有著悠久的歷史。
1886 年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發(fā)明的三輪機動車,其底盤結構就是典型的兩廂車,前面是乘客艙、后面是發(fā)動機艙、行李艙被忽略。
1908 年推出的福特 T 型車也是明顯的兩廂結構,發(fā)動機前置、乘員艙在后面。第一輛沃爾沃同樣采用類似結構。
20 世紀中葉,汽車市場上兩廂車很受歡迎,像奧斯丁迷你和大眾甲殼蟲就是經典,它們在很多電影里都能看到。
石油危機爆發(fā)時,體型精致、耗油量低的兩廂車再次受到熱捧,在歐洲一些國家,如英國、羅馬,因人口密集,街道古老狹窄,兩廂車廣受歡迎。
在國內,20 世紀 80 年代汽車還未普及,轎車象征著高貴奢侈,且國內傳統(tǒng)多用有后備箱的車輛,幾乎沒有兩廂車模式。
1974 年,大眾推出第一代高爾夫,取代過時的甲殼蟲車型,采用前置水冷四缸發(fā)動機等,提供三門和五門版本,市場表現(xiàn)出色。之后幾代高爾夫不斷改進升級,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日產 TIIDA 也是一款重要的兩廂車。2003 年日產發(fā)布 C-Note 兩廂概念車,2004 年量產并命名為 TIIDA,它基于雷諾-日產聯(lián)盟的 C 平臺打造,有法國雷諾的痕跡,內飾借鑒天籟風格,空間寬敞。2005 年東風日產將其引入國內。
1959 年發(fā)表的 MINI 堪稱車壇成功的兩廂車之一。多數(shù)人公認的全球首款量產兩廂車是英國品牌 Austin 于 1958 年推出的 A40 Farina,緊隨其后的 Mini 將兩廂車概念推廣開來。
大眾高爾夫的現(xiàn)身再度掀起兩廂車浪潮,1976 年誕生的 GTI 版本是鋼炮車型的起源。
1965 年雷諾 16 首創(chuàng)后座椅背向前傾折功能,具有劃時代意義。
1972 年本田推出兩廂車型思域 Civic。而把兩廂車發(fā)揚光大的是 1974 年問世的大眾高爾夫,它以簡單高效的前置引擎前輪驅動配置成為兩廂車的標準規(guī)格,還能衍生出各種不同用途車型滿足消費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