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ESP 最早起源于哪個國家?
ESP 最早起源于德國。
ESP 是車身電子穩(wěn)定系統(tǒng)的英文縮寫,全稱“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它最早由德國博世公司發(fā)明,博世花費了十多年時間研發(fā),于 1995 年推出了第一個車用的電子車身穩(wěn)定系統(tǒng)。
當時,奔馳與博世合作,在代號 C140 與 W140 的 S 級車型上搭載了 ESP 系統(tǒng),不過最初只有最頂級的 V12 車型才有配備。由于前期的奔馳 A 級在繞錐測試中翻車,引起了很大關注,奔馳隨后為全部的 A 級都安裝了 ESP。
此后,ESP 在其他品牌的汽車上也逐漸得以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博世不斷革新設備,讓 ESP 系統(tǒng)體積減小、造價降低,傳感系統(tǒng)更敏銳、耐用度更強。
截至 2003 年,博世已生產了 100 萬個 ESP 系統(tǒng),但仍有許多入門級車型未配備。直到 2010 年后,世界各地的法規(guī)才普遍要求車輛安裝 ESP 系統(tǒng)。
美國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統(tǒng)計顯示,2008 - 2015 年,ESP 系統(tǒng)至少拯救了 9000 名用路人的生命,讓高重心的 SUV 減少了 56%的死亡車禍。盡管如此,在 2020 年,全球仍只有約八成的新車配備了 ESP 系統(tǒng),某些特定市場的車輛因成本等原因未安裝。
特別聲明:本內容來自用戶發(fā)表,不代表太平洋汽車的觀點和立場。
最新問答
東風標致 408 的保值率整體處于中等水平。 它前五年的平均保值率分別為:60.3%,53%,46.7%,42.5%,38.4%,在緊湊型車之中排第 52 名。 保值率是汽車綜合水平的體現(xiàn),取決于汽車的性能、價格變動幅度、可靠性、配件價格及
影響電動車霍爾壽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這些。 電源方面,電壓過高或過低都會對其產生影響,比如電路設計或使用不當導致過壓、電路設計錯誤引起過載等。 電流上,驅動電流過大易使霍爾元件過熱,這可能是由于驅動電路設計有問題,也可能是本身的電路設計錯
五菱單排小貨車的內飾配置不能說非常豐富,但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特點。 它采用了五菱家族的經典設計風格,主色調為棕色,營造出樸實溫馨的氛圍。 雖然出于成本考慮,中控部分大多是塑料材質,但整體布局規(guī)整,細節(jié)處理用心。儀表盤處的弧形造型向右下方
超跑和跑車在制造工藝方面有不少區(qū)別。 超跑作為頂級的存在,制造工藝極其精細和復雜。首先,超跑的車身材料通常采用碳纖維、鈦合金等高端輕量化材料,這些材料不僅強度高,還能大幅減輕車身重量,提升性能。而跑車可能更多使用鋁合金等材料。 其次,超跑的
上劃加載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