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已經(jīng)成為幾代人心中的神話,特別是在中國,幾乎所有大街小巷都可以看到大眾車的身影,大眾成功抓住了中國改革開發(fā)的機遇,在新世紀中國這最有潛力的汽車市場上走到了前頭,發(fā)展勢頭最為猛烈,特別是2002年產銷汽車達50萬輛,占中國汽車市場的50%。
現(xiàn)在讓我們回頭來看一下大眾所走過的路,它的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以及成為當今世界最大汽車制造商之一的地位,所有的這些都是緊密地和德國的歷史以及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同步進行的!凹讱はx”從汽車技術上的設想發(fā)展成為“民眾之車”,“甲殼蟲”車身本身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傳奇,它是經(jīng)濟奇跡和嬉皮士這一代人的象征,是可靠和個性的象征。它所表達的文化和歷史地位遠不是本世紀產品所能比擬的。但是它的后繼車型又使大眾汽車的設想不斷向前發(fā)展。
不論是甲殼蟲、商務車、高爾夫還是新甲殼蟲車型,都同社會發(fā)展的各個階段緊密相連。而甲殼蟲一步步演變的過程造就了大眾發(fā)展的唯一環(huán)境,這也是整個社會進步的反映。
所以,大眾的歷史只用簡單的時間,事件,發(fā)展和生產表格是不能來表達的,你應該穿過時空隧道去感受每一件官方事件背后所發(fā)生的真實故事。下面所看到的就是你所希望知道的,一個和德國同命運的汽車企業(yè)的興衰、榮辱、存亡,這是一個感性和理性交融的發(fā)展歷程。
看到這些標志,社會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和一些個人的經(jīng)歷便會歷歷在目。
1934-1939年-波爾舍的“大眾”轎車的設計成為現(xiàn)實
1934年1月17日德意志帝國政府收到了一名叫費迪南·波爾舍社的設計請求報告:制造普通百姓使用的“大眾轎車”。
不久,波爾舍和RDA公司以及德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簽署了一份合同,波爾社有十個月的時間來設計和生產他的第一輛“大眾”轎車。當時德國的汽車制造商注重生產豪華奢侈的轎車,那是為有錢人生產的,但波爾舍想生產一種適合大眾的小型轎車。合作的一方RDA公司只是迫于德意志政府的壓力才形式上表示支持波爾社的計劃,而德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更希望這個計劃失敗。盡管遭受各方的壓力,但波爾舍還是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經(jīng)濟支持,第一輛“大眾”轎車比預想的時間多出2個月的時間生產了出來。
1935年10月,第一輛大眾轎車原型秘密的下線了,人們當時還不知道這個設計在將來的一天成為著名的德國汽車制造的質量標準。第一輛“大眾”轎車看起來與眾不同而且和它的最終設計有很大的差別,盡管有很大的局限,這輛原型車同后來生產的汽車相比,仍然是一輛很出色的小型汽車的設計,全鋼的車身,可同時裝下五人的車廂以及非常適用的性能改進都使它不同于其他的設計。從經(jīng)濟的角度來看,它也是一個創(chuàng)舉,在當時,每49個德國人中才有一人擁有汽車,它為汽車的普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1936年另外兩部“大眾”轎車下線:Saloon和Convertible.
成立“大眾汽車公司”的計劃在1936年提出,波爾舍特意到美國考察市場以及學習先進的生產技術。計劃他的“大眾”汽車生產車間將具有年生產達到一百萬輛的產量,而這對于對歐洲的汽車制造商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1936年10月到12月期間,在德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監(jiān)督下,波爾舍的VW3系列汽車完成了5萬公里的試車檢驗,這在“大眾”轎車的發(fā)展史上是一個里程碑,實際上,“大眾”轎車在不斷地接受檢驗,而這些得到認可的技術成果成為將來繼續(xù)發(fā)展的強有力的論據(jù)。德國政府出于戰(zhàn)略上的考慮,決定把生產大眾汽車項目移交給正在籌備中的“德國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簡稱:Gezuvor)
1938年9月16日簽署了成立大眾汽車廠有限責任公司,10月在柏林注冊登記。
1938年7月3日,第一輛“大眾”轎車的最終車型出臺了,《紐約時報》諷刺地稱它為“甲克蟲”。
1939年,工廠的建設在快速地進展,終于在4月份,這些從美國購進的機器和設備可以運轉了。
一種特殊車型的設計--改進的小型汽車,大眾公司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量的宣傳,但是這種汽車卻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而從來沒有投入過生產。同樣因為戰(zhàn)爭,大眾汽車廠的建設工作也被迫停止。同時,擁有高技術水平的工程師和專家在接受有計劃的訓練,這是為戰(zhàn)爭在做準備,因為這種轉變,到1939年底,大眾汽車生產廠丟失了5百萬馬克。
1940-1944年-軍用汽車代替了“甲殼蟲”
“大眾”轎車的生產以及還未完善的生產車間的建設被擱置一邊,取而代之的是軍備武器的生產。
波爾舍得到一項任務--生產適合戰(zhàn)爭的汽車,于是,一種軍用水陸兩用吉普被設計出來。結果,在還未完工的生產車間里,7萬多輛軍用吉普走下了生產線,而到戰(zhàn)爭結束,只生產了630輛“甲殼蟲”。
[1][2][3][4][5]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