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電機的功率由什么決定
【太平洋汽車】發(fā)電機的功率主要是由原動機決定,即拖動發(fā)電機轉動的原動機。如果原動機的轉速高,那么發(fā)電機的輸出功率也就大,如果原動機的轉速小,那么發(fā)電機的輸出功率也就低。
對于不少新手或者老司機來說,在對于車認識的過程中都可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對于配置表上的眾多參數(shù),尺寸、軸距、質量這些都好理解,但經(jīng)常會看到或者聽到有關發(fā)動機的兩個參數(shù),功率和扭矩,誰才能體現(xiàn)一輛汽車真正的動力呢?
對于這個問題,長久以來都是汽車愛好者和媒體爭論的一個話題。在主流的認知中,人們通常會有這樣的一個說法,扭矩決定了汽車的加速性,功率決定了汽車最高速度。
對于這個說法,并不能簡單地給予對或錯的評判,因為在這兩個參數(shù)中存在著變速箱這個變量。
首先,先肯定之前說法中正確的一部分——最大功率決定了汽車的最高速度,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任何車速下,車輛的加速度由當時發(fā)動機輸出的功率決定,這就是所有爭議所在的地方。
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肯定很多人仍然會產生質疑,那么就接著看下去。
功率才是決定加速性的主要因素扭矩越大,加速越快這個說法在同一擋位的情況下是沒錯的,畢竟,扭矩是用來形容使物體發(fā)生轉動的一種特殊力矩,數(shù)字越大力矩越大,也是很好理解的。
但功率和扭矩并不是兩個完全孤立的物理量,他們通過轉速將這兩者聯(lián)系起來的,即:功率=扭矩*轉速。
對于車輛的加速性,可以做一個簡單計算,在阻力一定的情況下,由牛頓第二定律可以得出:F(驅動輪上的驅動力)=M(車輛的質量)*a(車輛的加速度)。
而功率就是驅動力與速度的乘積:P=F*v。
所以可以將這兩個方程式聯(lián)立為:a=F/M=P/V*M。
由此可見,排除了外在因素后,那么無疑是功率決定了加速能力;而且隨著速度的增加,加速能力也會降低。
不過,同樣的理論放在兩臺發(fā)動機功率差不多的車中,其加速性也會存在很大的差別,比如受到的阻力不同,又比如,傳動系動力損失等。所以,還必需認清這樣一個事實:發(fā)動機動力和汽車動力是兩碼事。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搭載了110kW 1.4T發(fā)動機的上汽大眾Polo GTI比搭載了同款發(fā)動機的途觀絲綢之路版在百公里加速上快了近1s。Polo GTI在車重、空氣阻力、變速箱動力損失上都好于途觀絲綢之路版,有這樣的結果也就不足為奇了。
扭矩和功率缺一不可不過,如果說加速性完全與扭矩無關,那也是非常片面的。所以,更為全面的說法是加速不光看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還要看它的最大扭矩。任何狀態(tài)下的加速是取決于當時的功率(并不是最大功率)。
在發(fā)動機最大功率相同情況下,扭矩越大就意味著動力儲備越飽滿,在加速中能迸發(fā)出更大的勁,換句話說所謂的低速扭矩(低速功率)越多。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 問答叫獸)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