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豐田公司在東京舉行了一場新技術展示會,會議快要結束的時候,豐田社長渡邊捷昭突然說:“豐田公司計劃仔細推敲每一款新車的開發(fā)設計過程和制造流程,認真分析消費者以往的反饋,從而減少瑕疵的產生。這個過程必然使某些新車的上市時間受到影響!
馬上有記者追問他:“最近豐田頻繁召回,是不是由于新車發(fā)布太快、質量不穩(wěn)定?” 渡邊捷昭當即否認了這種說法。
本報記者致電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公關宣傳部的楊紅堅主任。她首先強調:“豐田一直把‘把好質量關’看成公司最重要的任務,當然也是最艱巨的任務!蓖瑫r,她告訴記者:“每個公司的新車發(fā)布日期都是機密,豐田公司從來沒有公布過這樣的日程表,所以談不上推遲原有的發(fā)布日期。”
召回頻發(fā)
在渡邊捷昭的話傳出去以后,還是有很多人把豐田最近的“召回頻發(fā)”與“新車發(fā)布過快”聯(lián)系在一起。人們這樣的聯(lián)想不無道理。
豐田最近的一次召回發(fā)生在中國。由于前風擋玻璃外側膠條存在脫落的可能,8月28日,天津一汽豐田對20069輛皇冠轎車實施召回。
雖然這在中國算是一次大規(guī)模召回,但對比豐田今年在世界范圍的召回,只能算是“九牛一毛”。
今年7月,豐田在全球范圍內召回41.85萬輛汽車,涉及12個車型,還包括一部分在美國出售的混合動力普銳斯。召回的原因是發(fā)動機的一個零部件存在質量缺陷。
5月,豐田在日本國內進行了兩次召回。一次是由于存在質量隱患,召回10萬輛陸地巡洋艦SUV,另一次則是因為方向盤中軸部件強度不足,召回了花冠、威馳、普銳斯等9個車型的56萬輛汽車。
再追溯到4月份,由于前傳動軸和剎車助力器存在缺陷,豐田召回了旗下9個型號的7.3萬輛面包車和3000多輛救護車。
利潤、聲譽皆受損
盡管豐田已經成為銷量排名世界第二的汽車公司,但這樣大規(guī)模、高頻率的召回對于任何一個公司都會吃不消。記者初步計算一下,到目前為止,豐田公司今年召回數(shù)量已經超過了100萬輛。
頻繁的召回不僅給豐田造成經濟上的損失,也給豐田的聲譽造成影響。
更糟糕的是,在今年7月,日本熊本縣警方宣布對3名豐田公司主管進行司法調查,原因是3人涉嫌隱瞞車輛缺陷。雖然豐田公司后來表示,在報告產品缺陷和召回問題上不存在違法行為,但最終還是受到了日本政府和民眾的譴責。
頻繁的質量問題不僅引起了日本國內消費者的不滿,豐田在其他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的聲譽也受到了影響。據(jù)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統(tǒng)計,去年豐田在美國共召回238萬輛汽車,甚至超過了豐田去年在美國226萬輛的銷量。
求穩(wěn)不求快
豐田公司一向以推出新產品快速而聞名,以往新車型從開發(fā)到推向市場需要3~4年,而豐田公司目前最短的上市速度已經提升到了兩年。同時,豐田在世界范圍內的產量增長速度也很驚人。2005年,豐田汽車全球總產量增加了60萬輛。
分析人士認為,豐田在全球市場快速擴張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生產線上缺乏熟練工人,影響了產品質量,還有巨額的設備投資,造成經營成本的上升。
也有業(yè)內專家分析,豐田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在很多車型共用零部件,這也是造成豐田汽車質量問題頻發(fā)的一個原因。
豐田社長渡邊捷昭在發(fā)布會上強調說:“豐田現(xiàn)在的工作重點是保證質量控制流程能夠有效地發(fā)揮作用,而不是加快推出新車的進程。”
根據(jù)外電報道,豐田可能考慮將目前產品從開發(fā)到上市的時間延緩3個月到半年,以降低可能出現(xiàn)質量問題的風險。豐田的最新產品,如Sienna廂式旅行車、Solara 跑車、Avalon轎車的新款都可能延期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