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巨頭高盛公司警告說,盡管中國汽車市場目前增速居全球之首,且投資回報也異常豐厚,然而最快兩年后,即可開始出現(xiàn)產能過剩和價格大降的困境。
高盛在最新發(fā)表的《全球汽車業(yè)評估》報告的中國篇中,建議對中國汽車業(yè)感興趣的外國投資者要非常謹慎,因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回報率可能會迅速回落到行業(yè)一般水平。
報告指出,由于中國汽車業(yè)的產能迅猛提高加,并將很快超過市場需求,因此未來幾年中大陸汽車產品的價格可能下降得比成本要快。與此同時,同時合資汽車企業(yè)的現(xiàn)金流或許也會讓人失望,因此中國汽車市場的成長道路將十分坎坷。
產能過剩是真正威脅
高盛發(fā)表這份每兩年一次的全球汽車工業(yè)報告的同時,中國汽車市場上以外商合資企業(yè)為主的制造商也不斷發(fā)布積極消息,顯示中國汽車業(yè)正在全速起飛。
以與日本馬自達和德國大眾汽車均有合資的一汽集團為例,其子公司一汽轎車周二剛公布的業(yè)績報告顯示,公司去年凈利潤增長了6倍多,主要受銷售額大幅增長和稅收支出下降的推動。
高盛的報告稱,2002年,中國的汽車銷量飆升了62%,達到120萬輛。同時,這個發(fā)展中市場的利潤也頗為可觀。以大眾汽車和日本的本田(Honda)兩大巨頭為例,二者在中國的利潤率近年來都創(chuàng)下了各自公司之最。
受此鼓舞,許多跨國公司也正加緊擴大在中國的運作,期望從巨大的中國市場中分一杯羹。
日本三菱汽車的一位管理人士周末在上海汽車展覽會上表示,三菱汽車計劃在未來幾年內提高產量并擴大銷售網(wǎng)絡,打算于2007年之前使公司在中國的年銷量達到30萬輛。
韓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現(xiàn)代汽車預期在今后10年內,其全球產能的約五分之一將集中在中國大陸,這意味著截止到2010年,現(xiàn)代汽車及其子公司起亞汽車公司在中國的生產能力將達到100萬輛。
去年剛完成在中國汽車行業(yè)最大規(guī)模投資日產汽車也預計,其在華汽車年生產能力將在2010年之前達到90萬輛。
而剛剛獲準與華晨中國汽車合資的德國寶馬汽車也預言,未來10年中,高檔寶馬車在中國的年銷量將增長10倍,達到10萬輛。
除了合資廠商之外,中國本地的汽車制造商也對占領中國汽車市場雄心勃勃。
中國吉利集團首席執(zhí)行長徐剛就表示,吉利公司目標是在2005年前成為中國最大的經濟型轎車生產商,每年銷售汽車30萬輛。這將占2005年前中國轎車市場預期產量的大約10%。吉利預計2010年前每年汽車銷量將達到1百萬輛,在2015年前翻一番至200萬輛。
該公司預計2003年銷量將再次翻番,將銷售大約10萬輛汽車。該公司第一季度汽車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85%,達到1.5萬輛。
高盛指出,未來中國汽車市場最大的風險就是產能過剩和價格大幅下降問題。
據(jù)高盛估計,到2006年,跨國汽車制造商在中國市場的新增產能將達到150萬輛以上,到2010年將最高達到250萬輛。如果加上中國本地轎車及輕型商用車輛(LCV)的產能,到2006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總產能預計會達到690萬輛。
相比之下,高盛稱,即使假定每年的汽車銷量增長率達到15%,整個汽車市場到2006年的銷量也難以超過220萬輛。
由此高盛公司認為,汽車工業(yè)將很快面臨供過于求的局面。而且,在全球市場都面臨供應過剩問題的時候,許多跨國公司希望把中國發(fā)展為未來出口基地的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
[1][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