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手退燒之選 測試奔馳AMG E53 4MATIC+
E53的座艙內,金屬飾板與仿碳纖維的裝飾,取代了普通奔馳E級慣用的實木貼片,大面積地出現在視野所及之處,與無處不在的紅色雙縫線一同,塑造出與E級“判若兩車”的熱血感。
盤體直徑適中,但握感依舊偏細的AMG真皮方向盤,別出心裁地增加了紅色回中標識、3 / 9點附近的打孔+背部偷空的設計,令駕駛員在食指 / 中指操控換擋撥片時,依舊保持對方向盤的掌控。
在E53那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內,AMG車型獨占的“性能”模塊是最大的亮點。它支持顯示增壓值、引擎響應狀態(tài)、排氣閥門狀態(tài)、當前檔位、ESP狀態(tài)、懸掛狀態(tài)、圈速計時器、胎壓/胎溫、油溫/水溫,以及下賽道常用的實時G值,為有經驗的駕駛員帶來更詳細的參考,便利程度遠超同級。
當然了,在日常駕駛中,小編推薦大家使用這種儀表盤顯示內容+HUD UI的組合,能保證在高效獲取車輛性能信息的同時,保證時速不超過法規(guī)所限定的極速。
轉向柱兩側的按鍵,均向海外版的頂配標軸E級看齊,暗示出E53僅有定速巡航+車道保持的設定,在使用便利度上比不過最新推出的奔馳車型。
UI簡潔明了的COMMAND系統(tǒng),依舊運行在12.3寸的中控大屏內。其不僅支持蘋果Carplay在內的豐富連接模式,還能控制位于副駕駛手套箱內的車載香氛系統(tǒng)(需花5500元選裝),進一步提升了高雅端莊的車廂格調。
而在性能界面內,瞬時響應的方向盤轉角、油門/剎車的開度,甚至4MATIC+四驅系統(tǒng)的前后軸動力分配,都能以極為酷炫的方式呈現,拿來哄家里的小孩再合適不過了。
這塊與其它奔馳車型一致的觸摸板,相信用過的人都會吐槽不斷,這里就不展開說了。但它附近的2級懸掛設定按鈕,以及排氣閥門的控制按鈕,絕對是車迷們的右手最經常光顧之處。
恰到好處的AMG迎賓踏板后,便是帶橡膠凸粒的油門/剎車踏板。相比普通的E級,這兩塊踏板的阻尼都會更小、更均勻,還能提供極強的摩擦力以及足夠的區(qū)分度,幫助駕駛員的右腳更細膩、更準確地控制車輛的動態(tài)。
作為E53內飾中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兩張AMG桶椅很難不令人熱血噴張:薄而堅硬的桶型框架,能緊緊地包裹住你身體的每個部位,尤其是大腿兩側及肩部的約束感,堪稱是性能車界的優(yōu)秀代表。
盡管是性能向的桶椅,AMG可沒在它身上有過多的“偷輕”,細膩的真皮、Alcantara材質、座椅加熱、座椅通風(需1.2萬選裝)、全電動調節(jié)、3組記憶可謂一個不落。而對于不同身材的駕駛者,AMG還提供了電動可調的腿夾、腰夾配置,調到最緊的時候能將駕駛員牢牢固定在座椅上,無懼1G以上的側向G值。
當然了,指望這貨的舒適性有大沙發(fā)那般舒適,是不現實的。畢竟較硬填充物與肌肉“硬碰硬”久了,相信沒幾個人能在連續(xù)幾小時的長途駕駛中堅持下來,但用作市內日常通勤還是輕松加愉快的。
當前排采用了桶椅后,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間竟更充裕了,表現直追長軸版E級。然而E級后排坐墊偏短 / 偏低、靠背偏豎直、填充物不甚厚實的缺點也被E53一并繼承,體型較大的乘客想長途乘坐還是別了。
而對后排乘客的照顧上,功能齊全的扶手、空調出風口、兩個USB接口均為標配,但天窗未能延伸至后排乘客的頭部,則是最大的槽點。
E53的配置單上,13喇叭的柏林之聲音響是作為標配出現的。小編一路的收聽下來,這套音響完全展現出了柏林之聲一貫的水準:張弛有度的低音、甜美有情感的人聲令人印象深刻,而聲場與解析力的表現也足夠體面,放在性能車界是不可多得的“在其激烈駕駛時還愿意聽”的尖貨。
得益于中大型豪華轎車的基底,E53的后備廂容積已足夠體面,放下一家多口的行李毫無壓力。但需要注意的是,E53并未原車附贈任何形式的備胎 / 補胎液 / 氣泵,隨車附贈的只有一個折疊式塑料儲物框、急救包以及一件反光馬甲罷了。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