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2013款長城C50精英版 少了點激情
● 動力:扭矩輸出并不出彩
3款相近排量動力參數(shù)對比 | ||
發(fā)動機 | 最大功率(kW/rpm) | 最大扭矩(N·m/rpm) |
長城1.5T | 98(133PS) | 188/2000-4500 |
比亞迪1.5T | 113(154PS) | 240/1750-3500 |
大眾1.4TSI | 96(131PS) | 220/1750-3500 |
在自主陣營里,裝配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車型并不多,在這方面,長城算是行動比較早的廠家,不過與比亞迪G6上的那臺1.5T發(fā)動機相比,長城C50的參數(shù)調校得有點低,那些期待1.5T有著2.0自吸動力的朋友們可就別對C50這款發(fā)動機抱大期望了。
到目前為止,長城C50還只有手動檔車型可選,說好的自動擋車型還不知道何時可以問世。要說這款5速手動變速箱,1擋和3擋容易混淆,入檔稍顯干澀,其余還沒什么大問題。
● 試駕感受:缺乏激情
長城C50的離合行程很長,結合點有些模糊,好在踩踏的力度比較適中,不會很費左腳。不過,有些發(fā)澀的擋位和離合結合點,讓初次駕駛的人需要摸索一下才能適應。
另外,在試駕過程中,膝部的空間感覺有些局促,正常的踩踏離合踏板,膝部多次與面板相撞。稍加熟悉和遷就長城C50的這點小脾氣,就可以開的很順溜了。
長城C50的油門力度很輕盈,不過這并不代表能給提速帶來什么福音。腳下的加油動作已經很魯莽,但車輛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提速,而且加速的全程沒有什么推背感可言。
當轉速超過2000轉,按理已經是渦輪開始發(fā)力的頭段,不過長城C50的動力輸出依舊比較平緩,除了渦輪發(fā)出有些不適的噪音,你不會感覺到渦輪開始發(fā)力的準確時間。換句話說,長城C50的渦輪介入很平緩,平緩到這種動力輸出的感覺和自然吸氣發(fā)動機無異。
前麥弗遜后雙橫臂獨立懸掛的組合調教還比較扎實,不會有松散的感覺,不過硬梆梆的設定,讓路面的細微顛簸都被“放大”傳遞至車身,以至乘客和駕駛員的主觀感受都不太友好,這種設定似乎在家用車市場缺乏吸引力。
● 性能測試:加速/制動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
加速測試中,我們保持3000轉彈射起步,輪胎在起步的瞬間出現(xiàn)尖銳的打滑聲,好在打滑的時間并不長,最終長城C50的0-100kM/h加速用時10.1秒,這樣的成績比比亞迪G6略慢也在意料之中。
剎車的頭段,長城C50的制動G值只有-0.7G,坐在車上感覺剎車的力度有些綿軟,而且多次剎車成績的出入比較大,這套剎車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有些欠佳。最終,長城C50的100kM/h-0制動距離定格在40.1米的最好成績,表現(xiàn)中規(guī)中矩。
編輯總結:在下總結的時候小編糾結了一小下,最后決定還是客觀的實事求是。外觀上,小編認為還是符合主流審美觀的,雖然沒有什么個性的地方,但在做工上仍然還是跳不出國產車的死穴,各種接縫處理、操控手感都挺讓人失望,特別是內飾的做工更需要加把勁。
在動力上,本來以為1.5T能夠與駕駛樂趣靠上邊,不過失望大于期望,發(fā)動機功率調校偏低;在底盤操控上就更不用談了,或者我們要求高了點兒,誰讓C50是個國產新力軍的車呢,愛之深狠之切吧。
其實,小編在開篇就已經說過,因對其期望值過高,所以整體試駕下來確實有狠鐵不成鋼的感覺。國產車的核心武器之一就是更低廉的價格,然后就是廠商引以為豪的高配置。但我們真不應該忽視掉車的質量、做工、細節(jié)、操控,很遺憾這些在C50上,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說得客氣一些,勉強算是個合格水平吧。其實不只是長城,整體國產車要達到國際化水平,確實還有好一段路子要走,衷心祝愿國產品牌在未來的日子能夠有長足的進步,讓我們不再有吐槽的機會!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