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道理,我們汽車在設計使用上時,并不是直接把引擎的輸出接到傳動軸上,而是接到變速箱上面,再由變速箱的輸出軸接到傳動軸上輸出。汽車在起步時,需要先克服靜摩擦力,然后再推動車身前進,這時是需要較大的扭力來幫忙的;于是低檔位(一檔)時,是類似腳踏車起步的“前面小齒輪,后面大齒輪”的設計,當車速越來越快時,我們不必需要這么大的扭力輸出,在高速檔時,變速箱將換成類似騎腳踏車時的“后面小齒輪,前面大齒輪”的設定。
無論是手排還是自排,都有變換齒輪組合以達成更換齒輪比的動作,而“齒輪比”我們定義成:被動齒輪的大小(半徑)/驅動齒輪的大小(半徑);我們以一臺派里奧1.5來舉例:這臺車有1070kg重,它有85hp/5500rpm與122.5nm/4500rpm的動力性能,原廠提供的齒比資料是:
一檔(1速)是3.500;二檔(2速)1.952;三檔(3速)是1.323;四檔(4速)是0.972;五檔(5速)是0.769,而倒退檔是3.643;就一檔而言:3.500就是被動齒輪的大小(Out鄄put)/驅動齒輪的大小(Input)是3.500,因此,當引擎在4500rpm時有122.5nm的扭力值,此時真正推動車身上的扭力就是:122.5nm×3.5。
一檔時高達3.5的齒輪比,原廠的用意就相當明顯:起步時會很有力。在市區(qū)行駛,走走停停的,這樣的設計是有助于起步?jīng)_刺;而各檔位的齒輪比或檔位間齒比的差異,都是影響車子的運動性能,高齒比是為了扭力,而高檔(四檔或五檔)的低齒比就是為了高速行駛與引擎提速的發(fā)揮了。
此外還要考慮換檔時的動力差異不致于過大。那到底要如何設定齒輪比呢?因為齒比過高,就轉的慢;齒比太低又有扭力不足的可能,各檔齒比又不能差異過大。
怎么辦呢?你一定想的到:那就發(fā)展更多的檔位,各檔間可以調整成更縝密的齒比變化。而緊密的齒比變化就是動力銜接順暢,拉轉速換檔快速的優(yōu)點,因此,高性能車款都是采用多檔位且緊密度良好的變速箱,如五檔位的自排變速箱,或六檔位甚至于七檔位的手排變速箱。(來源:東方網(wǎng)-解放日報)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