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的汽油,使得就是有車的人也常常開得夠寒酸的。我剛?cè)ト鸬鋾r不懂這些。有一次在一位有車的朋友家作客。回家晚了,朋友開車送我回家,我卻因為環(huán)境還不熟悉,指錯了路。他在離我家不遠的大森林里兜了幾個圈,很著急。我安慰他說,不要緊,夏天的晚上,開車在森林里轉(zhuǎn)轉(zhuǎn),也是件很愉快的事。他聽了一聲不吭。同車的另一位朋友后來提醒我說,瑞典油價很貴。我那位有車的瑞典同學有時從斯德哥爾摩開車到烏普薩拉參加討論會,會后開車把我和其他幾個同學帶回斯德哥爾摩。這樣的事經(jīng)歷了幾次后,我們就主動提出給付一點汽油費。我還認識一個中國人,家住烏普薩拉,每天到斯德哥爾摩上班,他買一張斯德哥爾摩的公共交通月票,每天把車開到斯市郊區(qū)一個叫邁西塔的站,把汽車停在那里,乘郊區(qū)火車進城,這樣可以省一半的汽油錢。
用收來的汽油稅,再加上政府的補貼、稅收優(yōu)惠政策,瑞典建立了極方便的公共交通網(wǎng)絡(luò)。 在斯德哥爾摩,公共交通由三種車組成,一是城市地鐵,二是郊區(qū)鐵路, 三是公共汽車。三種車的車票和月票都通用,由一個部門統(tǒng)一管理。城市的交通主干線是地鐵,有紅、綠、藍三條主線,三條線各有一些分叉,通往城里各主要居住區(qū),把城市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通向郊區(qū)的是一些火車。火車在鄉(xiāng)間的森林和大草地間穿行,每個停靠站,就是一個居住區(qū)。這些居住區(qū)自成一個村落,有日用品商店。大一些的居住區(qū)里還設(shè)有診所、藥店、服裝店、電器店和郵局、銀行,生活方便。住在這些居住區(qū),房價便宜,空氣清新,可隨時到周圍的森林里散步,進城乘火車,20分鐘,最多半個小時就到。公共汽車則是以上兩種車的補充。在城里,公共汽車常常拐來拐去,接送住在離地鐵和火車較遠的地方的人。在鄉(xiāng)村,公共汽車利用公路的方便,把人們送往一些偏遠的沒有火車的地方。 各種車都有嚴格的時刻表。地鐵在非高峰期每十分鐘一班,高峰期每三到五分鐘一班。郊區(qū)鐵路非高峰期每小時兩班,高峰期則每小時四班。使我們感到新鮮的是,公共汽車也嚴格按照時刻表行車,街上劃出了公共汽車專線。在交通擁擠時,小汽車排著長長的隊,而公共汽車則通行無阻。每當更換時刻表,車站里和公共汽車上就提前貼出通知,甚至在節(jié)假日,車輛的時刻臨時有變,也會有告示出來。人們可以在公共汽車上或地鐵站售票處免費取到所乘線路的時刻表。深夜時分,汽車和地鐵停開時,還會有一種夜間車。班次雖少一點,但由于是按時刻表發(fā)車,也挺方便。有時去朋友家,先在電話中說乘哪一時刻的公共汽車,對方就可準確地算出什么時刻會到達。好客的主婦有時會掐著時間烤蛋糕,外面按門鈴時,蛋糕正好出爐。 斯德哥爾摩人上下班,絕大部分都依賴公共交通網(wǎng)。早晨七點到八點,所有的地鐵車里都擠滿了上班的人。下午四點到六點,則又坐滿了下班的人。一輛地鐵十來節(jié),一下子就運走了上千人,又便宜、又迅速,節(jié)省能源,城市污染也少。我有一位叫李普擁的中國朋友住在郊區(qū)。他到瑞典已經(jīng)20年了,堅持不買汽車,乘郊區(qū)火車去上班。他說,每次火車經(jīng)過一個拐彎處,?梢詮拇翱诳吹竭M城的公路上的小汽車排成了長龍,“龜行”著慢慢往前挪動。這時他就暗自高興,這叫花錢買罪受。我還有一位叫黃基明的馬來西亞朋友,也住在郊區(qū)。他說,開車上班和乘車上班花的時間差不多。開車要注意力集中,而乘車則可以在車上讀書、翻閱雜志,把這幾十分鐘利用起來。 我的孩子在一個離家三公里遠的小學讀書。從家到學校有直達的公共汽車。他自己記得時刻表,每天早晨到時間就背著書包上學去。我妻子在瑞典時,每周要到位于市中心的一家圖書館工作兩天半。到了上班的這幾天,就先步行到地鐵站,乘幾站車,再步行一段,路不太順35分鐘也到達了。要是自己開車就不能保證了,堵起車來一點辦法也沒有。我上班要到烏普薩拉,距離略短于從北京到天津,只要乘15分鐘地鐵到火車站,再乘50分鐘火車,就到了。自己開車所花汽油費是火車票價的雙倍。
[上一頁] [1][2][3] [下一頁]
-
作者筆名 |
簡短內(nèi)容 |
發(fā)表時間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