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國產車的產銷火爆,另一面是進口車的銷售不暢,中國車市就這樣冰火兩重天地走過了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一段日子。而有關專家日前揭秘稱,進口車國內市場價是到岸價的2.2至2.5倍,也就是說,進口車其實存在著巨大的降價空間。
“洋”車賣不過國產車
最新的數(shù)據(jù)顯示,人們此前擔心的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國產汽車會受到沖擊的現(xiàn)象沒有出現(xiàn)。事實上恰恰相反,國產車在產銷兩方面都“高歌猛進”,形勢一片大好。
通過對全國汽車產銷量的分析,今年上半年,中高級轎車同比增長31.52%,中級轎車同比增長12.27%,普通轎車同比增長104.42%,微型轎車同比增長70.95%。
北京市有關部門日前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銷售汽車13.3萬輛,同比增長19.2%,其中新車銷售9.9萬輛,同比增長30%。據(jù)對北京市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等三大汽車交易市場的統(tǒng)計,1至6月共銷售汽車41403輛,同比增長25.9%,實現(xiàn)零售額49.6億元,其中私人購車比例接近90%。
與此相反,“洋”車在如此銷售火爆的局面下卻顯得有些慘淡。在整個銷量中,進口車只占有可憐的3%的市場份額。以北京市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為例,銷售排行榜的前20位基本上都被國產車所把持。
諸多因素制約進口車
中國進口汽車貿易中心副總經理丁宏祥認為,進口車在國內銷售情況基本上受關稅、匯率變化、許可證的寬松程度、市場需求等幾個因素的影響。
今年前一段時間,許可證對進口車的影響應該是主要因素。由于許可證的緊缺,進口轎車價格平均上漲了1萬至3萬元,并導致了進口不暢。其中,大連保稅區(qū)、上海外高橋保稅區(qū)等都出現(xiàn)了進口車的積壓,天津港保稅區(qū)已經開始退運進口車。
。吩轮醒,國家經貿委產業(yè)損害調查局就指出: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從進口價格、數(shù)量角度分析其對國內轎車產業(yè)的影響看,目前國內轎車產業(yè)處于綠燈區(qū)運行。也就是說,進口車對國產車的影響輕微。
但有專家卻認為,在這種市場形勢后面卻隱含著某種危機。
國產車價面臨“崩盤”
在某種程度上,進口車的高價影響了其在國內市場的銷售。但丁宏祥認為,進口車價現(xiàn)在雖然處于高位,但進口成本并不高。比較而言,同國產車差距依然很大。
據(jù)了解,進口車價格雖然很高,但進口成本普遍比零售價低8萬至10萬元,F(xiàn)在看,國產車的價格體系與進口車的零售價似乎頗成比例,但如果把國產車價格與進口車的進口成本(進口成本=進口貨值+關稅+增值稅+消費稅)比,差距就明顯了。與進口車的到岸價格比差距就更大了,因為進口車在我國的市場價是到岸價的2.2至2.5倍。
事實上,今年2月份日產風度最低降到了33萬元的時候,一汽奧迪的銷量就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而當日產陽光最低降到23萬元的時候,對風神藍鳥也有了直接的沖擊。因此,有專家預測,一旦我國進口汽車的關稅降低到一定程度,國產車價將面臨整體“崩盤”。
[1]
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