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消費者中,汽車消費者可以說是“苦大仇深”,因為像汽車這樣動輒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商品,消費者所享受的保證連幾元錢的鞋子都不如,買車用車修車無論哪個環(huán)節(jié),都會遇到“挖好的坑”,說不準什么時候就被“埋”了。這里從與車相關(guān)的消費環(huán)節(jié)中羅列出九大陷阱,以此提醒汽車消費者。
低價無車
花招:價格,一直是國產(chǎn)汽車最受非議的問題。從去年開始,在消費者和市場的多重擠壓下,越來越“聰明”的汽車廠家開始意識到價格是柄“雙刃劍”,舞得好了既能自衛(wèi),又可傷人。其中訣竅就是盡可能地擴大車價范圍,用低價車做幌子,但重點賣高價位車。
如不久前剛剛上市的一款新車,最低售價僅為7.5萬元,不可謂不低。但細細盤算,該車既沒收放機,又無空調(diào),配置之低,令一般消費者難以接受。無奈,喜愛該車的消費者只能咬咬牙,以9.83萬元的不低價格去買配置較為齊全的該車。于是,廠家既作了低價的姿態(tài),又可獲得高利潤。
再如,天津
豐田的
威馳,當初宣布售價為11.5萬至19.5萬元?墒前肽赀^去了,11.5萬元的威馳在市場上還不見蹤影,理由很簡單,廠家還沒有生產(chǎn),但是,售價17萬元以上的威馳產(chǎn)量不斷上升。
同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售價3.98萬元的
夏利早已沒了蹤影,要買只能多加2000元錢。
破解:想好自己要花多少錢買車再去車市,否則極易中了廠家的銷售花招,而一次一次的提高買車標準。
炒概念
花招:給新車找賣點,這原本無可厚非,但若是人為制造賣點而蓄意炒作就值得商榷了。
目前,汽車的炒作花招主要有三:一是,炒概念。只要外形威猛的就叫
SUV,坐的人多的就稱
MPV,不大不小又叫RV,反正一堆洋字碼叫得上口,炒得有味,若是弄不明白,只能怨你“沒有知識”,不夠“小資”。
二是,言過其實。最近一些新車動輒就“開創(chuàng)新紀元”、“創(chuàng)立新風(fēng)格”、“新基準”,在宣傳上,技術(shù)新點的就叫與世界同步,要不然就是為中國量身制造。
三是,小題大做。隨便翻看一個車型的宣傳資料,都會發(fā)現(xiàn)采用了N項新技術(shù),但仔細一看,真正新的技術(shù)少、濫竽充數(shù)的多,有的車型甚至把“免維護電池”之類的都列上。
破解:別只看廣告,多去車市跑跑,不管喜不喜歡的車都去問問,做到對汽車市場心里有數(shù)。對
經(jīng)銷商講的不可不信,但不能全信。
捆綁貸款
花招:2002年是汽車信貸火爆的一年,個人買車貸款比例占到20%以上。但消費者在貸款買車過程中卻連續(xù)被經(jīng)銷商“捆綁”。一般地,消費者在貸款買車時應(yīng)繳納除車價之外的
購置稅、保險費、管理費、抵押登記費、家訪費和售后服務(wù)費等費用,而貸款時只需按照車價做貸款就行了,但在消費者實際貸款當中,一些違規(guī)經(jīng)銷商卻利用銀行規(guī)定含糊和消費者不懂這一情況,把車價以外的費用也捆綁在貸款額中計算,而且還捆綁一些非常隱蔽的費用,捆綁的費用在一定程度上被這些銷售商獲取,從而達到蒙騙消費者,賺取額外利潤的目的。
破解:本報提醒今年要貸款買車的消費者,買車時切勿貪圖多貸款,防止被一些違規(guī)經(jīng)銷商“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