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走入普通家庭在3年前也許是一條好的新聞素材,時過境遷到今天則是一個人人關注、炙手可熱的話題。從日常生活中的對話我們可以察覺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以及人們對汽車的向往追求。這不,老友見面,“買車了嗎?”幾乎已經(jīng)取代了曾經(jīng)流傳多年 “吃了嗎?” 的問候語。
汽車消費是大宗商品的消費,是長期的消費。有人甚至說,養(yǎng)部車就如同養(yǎng)個小孩。話雖夸張,卻不無道理,其中詮釋了汽車消費是需要付出相當代價的,沒有一定的財力就會成為負擔。這樣的消費必須是理性的消費,決不是象買包香煙那么簡單,買斤水果那么隨意,謹慎過頭了,稍不注意就會走入誤區(qū)。
下面我就列舉一些人們?nèi)菀鬃哌M的誤區(qū)加以簡單的分析,希望能給準車主們一點參考。(注:給工薪族購車族,富豪不適用)
誤區(qū)一:價格決定一切
近兩年來,“降價”成為了媒體和消費者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打開汽車網(wǎng)站,滿眼皆是降價、優(yōu)惠字樣,勿庸置疑,每一次降價都讓準車主興奮,有如沐春風的感覺。我們知道,許多準備購買汽車的消費者心中都有自己的消費底線,價格的高低甚至左右他們最后是否拍板。需要提醒的是,購買汽車要考慮的不單純是整車的價格,要知道,購車的價格只是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千萬不能忽視今后養(yǎng)車的費用和售后服務的好壞。
一方面,車的價格不見得越低越好,廠家在制造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時候,他們會考慮制造成本的,絕對不會虧本出賣。當價格競爭白熱化的時候,他們?yōu)榱擞喜糠窒M者的低價需求,也許會生產(chǎn)配置降低、國產(chǎn)化程度更高的車型,也許會改用成本更低的原材料,像通用賽歐、凱越、捷達、海南馬自達都先后生產(chǎn)了簡化配置的基本型汽車。這樣配置的車是便宜了,但一些氣囊、電動功能都消失了,好像也不見得實惠。
另一方面,消費者買車時也必須重視汽車的售后服務和企業(yè)形象。有些車價格可能很低廉,外觀可能很新潮,但是這樣的廠家的生產(chǎn)能力可能比較差,配件也少,質(zhì)量更難滿足車主的要求。往往是車主認為買了便宜貨,沒享用幾天便出了問題,找到經(jīng)銷商,等配件,一等就是10天、半個月,配件來了,價格又高得離譜,弄得自己心力交瘁,買車無異于買難受。
如今,售后服務已經(jīng)成為國內(nèi)大規(guī)模汽車生產(chǎn)廠家和經(jīng)銷商的一大王牌、競爭砝碼,在媒體上大肆宣傳的時候,都不會忘記加上“售后服務優(yōu)秀”的內(nèi)容吸引消費者。作為理性的準車主,眼光更應放遠點,價格重要,但不是唯一,千萬不要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誤區(qū)二:名牌最重要也最放心
去年,廣州本田飛度剛一露面就出現(xiàn)了加價2萬元銷售的奇怪現(xiàn)象,凱越、海南馬自達、君威剛上市也加價好幾千元銷售,更奇怪的是仍然購者踴躍,買者如潮,不少車主花了冤枉錢開上高價車后還頗有幾分得意,自我陶醉在“名牌”的光圈中。
汽車品牌是廠家用質(zhì)量、信譽和良好的售后服務打造出來的,品牌固然重要,固然值得追捧,只是如果消費者購車時買戴上有色眼鏡,非某種車不買,非某種車不要,死活要把那種牌子的車據(jù)為己有,就會因為一棵樹木而失去了整片森林。中國的車市現(xiàn)在基本上是供大于求,從來不缺質(zhì)量穩(wěn)定、價格合理的好車,又何必被某些廠家和經(jīng)銷商利用,把自己辛苦賺來的錢心甘情愿送給他們,到頭來自己后悔被對方贈予“傻瓜”兩字,貽笑大方。
追星族是要付出代價的,追名車族一樣。但就是有些消費者愿意走入這樣的誤區(qū),不僅自己掏空腰包,還助長了一些經(jīng)銷商的加價氣焰,敗壞了車市的秩序。而且“名牌”也不見得質(zhì)量就出類拔萃,日本三菱兩款越野車就因為后制動油管有問題引起剎車失靈,被吊銷進口商品安全質(zhì)量許可證書;奔馳也因質(zhì)量問題被國內(nèi)消費者多次投訴。所謂質(zhì)量和服務都是相對的,我看“加價買名牌、買放心”的論調(diào)可以休矣。
誤區(qū)三:配置一定要齊全
貪大求全也許是我們的一種傳統(tǒng)習慣,這種習慣在選擇汽車的時候就表露無遺。電子地圖、車載電話、真皮座椅、安全氣囊、CD音響、ABS剎車、桃木裝飾、中空門鎖、鋁合金輪轂等配置務求越齊全越好。殊不知,廠家的豪華車型在裝備了這些東西后,價格也飚升了一大節(jié),而且其中又有許多是并不實用的。我曾經(jīng)在一個商人的奔馳S320里面看他的小電視,發(fā)現(xiàn)只能收到廣東珠江臺模糊的圖像,他說這電視實際作用不大,偶爾放放VCD,大部分時間是擺設。
電子地圖一度是某款國產(chǎn)車的賣點,后來證實華而不實。只能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生效,走遠點便失靈,還不如請出租車司機帶路直接有用,沒有也罷。
車載電話放在豪華車上可以讓老板輕松聊天,提升檔次,但對于私家車主來說,手機和車載電話一樣影響安全駕駛,而且功能都沒啥不同。
真皮座椅、音響花上1000多元便可以輕易安裝,又何須勞煩廠家、給廠家創(chuàng)造效益呢?
安全氣囊,在劇烈的碰撞中,8個安全氣囊也不頂用。沒有安全氣囊或許會更加謹慎駕駛。中空門鎖在裝了遙控防盜器后便廢了武功。
簡陋桃木裝飾在許多車主眼里是俗物,有了礙眼,沒有反而清爽。
這些配置的重要性因人而異,因車而異,也許車主認為有的是必不可少的,但有必要一應俱全嗎?準車主可不要在眼花繚亂的配置中迷失了方向喲。
誤區(qū)四:空間一定要大
在中國的大多數(shù)家庭,買一輛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一些人的觀念是:要么不買,買就買大點的,最好是一家大小出去游玩都能夠承載到的。買7座的本田奧德賽、普力馬、別克GL8,車內(nèi)空間大,乘坐當然舒服。買車追求舒適無可厚非,只是必須建立在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上,你如果沒有實力,務實一點就會省去不少的煩惱。
要知道當代的小家庭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坐滿5個人甚至7個人的機會很少。車子大了,一來油耗多,油價有升無降,如今97號汽油直奔4元底線,跑長途旅行你就能體會到侍侯“油老虎”的痛楚了;二來停車不方便,占地多;三來年審、過路橋收費貴了。在多如牛毛的收費站前面,你就不心痛自己的荷包嗎?
針對一些車主廠家投其所好,國產(chǎn)汽車夏利和奇瑞都曾生產(chǎn)過加長型汽車,在中間強行加了10來公分,反而降低了操控性、增加了油耗,外觀也不倫不類,別扭不堪,銷量自然不如人意。
冷靜點,認真分析一下,也許有好處的。但是假如你有錢沒地方用,那就當我是廢話。
誤區(qū)五:馬力一定要強勁
很多人擔心排量1。6和1。3的小汽車馬力不夠,乘坐4、5個人就爬不上坡。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廠家在設計汽車發(fā)動機的時候就已經(jīng)考慮好了這些問題,只要你不把自己的車當成賽車,基本上都夠用。我們車友的奧托、云雀不一樣遠征西藏、長途跋涉嗎?當然對追求速度感和推背感的飚車族來說,也許就必須進行一些改裝了。
我的一位朋友夫人就開著大別克上下班,整天都是在紅綠燈密布、人車擁擠的城市中走來走去,2。98升V6大排量的發(fā)動機除了排出更多的廢氣,浪費更多的汽油,根本發(fā)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對于上班族來說,線路基本固定,按照中國城市道路的現(xiàn)狀,不可能讓你開多快、多爽,發(fā)動機再出色,物也不能盡其用,反而會污染環(huán)境,于己于人都不利,又何必煞費苦心去追求那更大功率的引擎呢?
誤區(qū)六:汽車一定要有頭有尾
筆者不止一次聽到準車主 “汽車當然要有頭有尾了” 的言論了,在他們眼里,沒有尾巴的車基本上就不成為汽車。用行內(nèi)人士的話來說,有頭有尾的是三廂車,有頭無尾的是兩廂車。國民受到傳統(tǒng)習慣的熏陶和影響很深,古代,坐轎子必須八個人抬的才氣派、有面子;近代,官員們坐的車幾乎就不存在兩廂車。這種習慣逐漸衍生到私家汽車的購買上,車是面子和財富的象征,是成功人士的標志,于是,在歐洲大行其道的兩廂車,到了國內(nèi)的許多人眼里,兩廂車變成了怪胎,變成了不適合中國的國情。
兩廂車之所以在歐洲受到歡迎,自然有它區(qū)別于三廂車的優(yōu)勢。排量小能省油;個頭小,在城市狹窄的道路上可以自如穿梭,停車泊位容易,是男女都適合駕駛的車型。最主要是價格實惠,維修方便。
賽歐雖然空間小點,油耗大點,但它好歹是三廂車,迎合不少消費者的口味,上市初期賣得挺火的。萬幸的是有這種思想的消費者不是多數(shù),否則夏利、高爾夫、波羅等兩廂車都得囤積在倉庫吃灰塵,那些汽車廠商也都得虧死了。
前不久,我的一名同事問我:“我想買福美來,你覺得如何?”我問他為什么選福美來?他說:“這車剛降價,空間也大,排量1.8,配置齊全,有頭有尾,又是日本馬自達名牌,我喜歡我家里人也喜歡。”我倒,又一個典型的貪大求全的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