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獻縣的車牌號是:冀J,行政級別是:縣,人口約:約54.2萬人,人口密度為:467人/km,面積約:1160平方公里,郵政編碼是:61000
簡介:獻縣歷史悠久,夏
商(
查成交價|
參配|
優(yōu)惠政策)時期屬冀州,春秋時屬燕國,戰(zhàn)國時屬燕、趙、
秦(
查成交價|
參配|
優(yōu)惠政策)。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西漢屬河間國樂城縣,境內(nèi)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城市——樂城。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河間郡,漢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改河間郡為河間國,自此,河間或為國或郡,前后歷時達700年,其治所一直在今獻縣河城街南,直到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78年),郡(國)治所北徙,“河間”之名遷出縣境,獻縣一直是河間國(郡)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隋改樂壽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樂城為廣城,仁壽初(公元601年)改廣城縣樂壽縣。隋末竇建德在此建大夏國。唐宗為樂壽縣。金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升格改名壽州,天德三年(1151年)更名獻州。據(jù)《嘉靖河間府志》載:“以其河間獻王封國,獻陵在焉,故特名其州曰獻?!泵骱槲浒四辏?375年)降州為縣,始稱獻縣,一直沿用至今。清沿襲明制,屬河間府。抗日戰(zhàn)爭時期,東部地區(qū)(今淮鎮(zhèn)、韓村、壘頭、高官和今滄縣的杜生、崔爾莊一帶)劃屬建國縣。南部地區(qū)(今陳莊鎮(zhèn)的全部、河城街和南河頭鄉(xiāng)的部分)劃屬獻交縣。1949年獻交縣撤銷,南部部分地區(qū)劃歸獻縣。 1945年建國縣撤銷,東部地區(qū)除杜生、崔爾莊一帶劃給滄縣外,其余劃歸獻縣。1958年饒陽、武強兩縣并入獻縣,仍稱獻縣。1961年又將武強、饒陽劃出,獻縣恢復(fù)原建制。今有鄉(xiāng)鎮(zhèn)18個,轄500個自然村。獻縣歷史名人有清代主修四庫全書的紀曉嵐,抗日回民支隊司令馬本齋。
0有用
0踩
回復(f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