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Brown時期的阿斯頓·馬丁DB系列
【太平洋汽車網 文化頻道】Gentleman這個詞最早是特指英國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成年人,后來被傳播到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指代衣冠得體、談吐高雅、見多識廣的男士。所以只要一說到英國某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我們都會很自覺去跟“紳士”聯(lián)系到一起,就像阿斯頓·馬丁。
阿斯頓·馬丁就有純種英國血液,品牌兩個創(chuàng)始人都是土生土長的英格蘭漢子,所以即便官方沒有這種說法,阿斯頓·馬丁還是會順理成章地和紳士扯上關系??v觀整個阿斯頓·馬丁,最有名的一定是DB系列,因為就是DB系列把阿斯頓·馬丁-紳士-人這三個主題扣在一起,大多數人也正是從這個系列開始認識這個品牌。
DB系列源于阿斯頓·馬丁公司歷史上一位傳奇的實業(yè)家:David Brown爵士,“DB”就是源自他名字首字母。喜歡車又有錢,David Brown爵士在1947年收購阿斯頓·馬丁,冥冥中翻開了DB系列雙門跑車的輝煌篇章。
DB系列的第一款車,原名叫2-Litre Sports,也就是所謂的DB1。DB1不是重新研發(fā)的全新車型,而是以ATOM為基礎改造過來的。ATOM是阿斯頓·馬丁在David Brown接手前就有的一個項目,說白了也是輛車,不過找不到圖了。
2-Litre Sports的叫法源自和ATOM一樣的2.0L四缸發(fā)動機,剛出廠就贏下1948年斯帕24小時耐力賽冠軍,David Brown還特意復刻一輛在那年倫敦車展上公開出售,很尷尬,賣不出去。
再后來2-Litre Sports被再度改造,還是那臺2.0L四缸機,最大功率66kW(90PS),最高時速可達150km,勉強算是限量版,只造了15輛。
2-Litre Sports的市場反響并不好,但David Brown沒有放棄,除了阿斯頓·馬丁,David Brown其實還收購了Lagonda,也是一個汽車品牌。結合阿斯頓·馬丁的底盤技術和Lagonda的2.6L直列6缸發(fā)動機之后,系列性能有了大幅提升,包括為了比賽而推出的2-Litre Sports正統(tǒng)續(xù)作——DB2。
事實證明David Brown做對了選擇,出色的性能表現讓DB2在賽事中獲得大成功,1950、1951年的24小時勒芒賽都是以“包攬”的方式完賽。賽事中累積的經驗必定會為阿斯頓·馬丁日后的成就埋下根基,David Brown也開始為DB系列推出各種競賽用車型和衍生車型,我們一一跳過。
說回Lagonda的2.6L直列6缸機,這臺發(fā)動機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了雙頂置凸輪軸結構,排氣量的增加也帶來了更大的動力輸出,最大功率77kW(105PS),最高時速187km/h。
從DB2之后DB系列開始出現斷層,從1953年到1959年期間陸續(xù)出現的DB車型就是DB2的各種衍生,有2+2的四座GT和各種勒芒版競賽版,還有從這些衍生車型再度派生的其他車型,有說法堅持認為這些都是DB2,有的說法則把它們歸類成DB3。
DB系列每一步發(fā)展都是在向GT旅行車慢慢靠近,來到DB4這里終于被定位成一款GT旅行車,在技術上雖然還是前任上那套,但是車身已經被替換成全新的輕量化管狀車架,造型設計為后續(xù)阿斯頓·馬丁車型奠定基礎。
雖然設計師是個意大利人,但是DB4這種歐陸風大受當時英國人的喜愛。發(fā)動機也是被一并換掉,換成Tadek Marek公司的3.7L直列六缸機,缸蓋和缸體都是鑄鋁合金,使DB4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快的車之一,準備迎接60年代的輝煌。
與諜共舞,DB系列和007系列淵源的開端,兩個系列牽手走過幾十年,中間各自有過一些外遇,但最終還是要走到一起。在一定程度上阿斯頓·馬丁成就了007,其實007也同時成為阿斯頓·馬丁的廣告平臺。
在最早的小說中,詹姆士·邦德駕駛的是一臺DB4,因為作者覺得DB4和自己小說的男主氣質很般配,但是拍攝《金手指》時DB4早就停產,最終才選了當時在售的DB5。
《金手指》上映的那一年,DB5的模型玩具車迅速進入到消費市場。那個年代,DB5幾乎成為了所有男孩的夢想。甚至由于合作太成功,DB5在男孩們長大后又幾度回歸過007系列,可以想象到那群男孩當時的震撼。
不僅是男孩,就連英國女王都欣賞阿斯頓·馬丁的魅力。1966年,英國女王曾親自訪問阿斯頓·馬丁公司,在工廠車間里女王參觀了007座駕。DB5設計室還通過女王向安德魯王子贈送了一臺DB5電動汽車模型,這臺車模帶有包括自動換牌器以及起煙器在內的全部額外裝備。
回到DB5本身,發(fā)動機已經變成全鋁,排量從3.7L漲到4.0L,除了最早期的DB5外都匹配了ZF5速自動變速箱,發(fā)動機最大功率是210kW(282PS)。
既然是Grand Tourer,舒適性配置必須到位,毛絨地毯、電動車窗、雙燃料箱、皮革內飾在當時都是高大上的配置,安全配置方面甚至配有滅火器,還有雙燃料箱也是已經現在絕種的配置,所有DB5都是走雙門、2+2座布局的GT路線。
DB6和DB5最明顯的差別是車身尺寸,軸距被加長97mm,車頂被抬高,車身構造做了些優(yōu)化,雖然還是那臺4.0L直列6缸機,但機體動力性能肯定要更上一層的,馬力已經去到325PS,車輛極速是245km/h。
另一個差別是空氣動力學方面,為提升高速穩(wěn)定性而增加坎背式后阻流板、后保險杠以及在前裙板上重新設計的油散熱器的氣孔。這樣的設計變化讓DB6的運動性能和藝術美感進一步提升,從而吸引了更多藝術大師的青睞。
如果披頭士樂隊是流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樂隊,代表著嬉皮士的潮流,那《hey jude》就是一首具有時代意義,象征和平追求自我意義的歌,《hey jude》恰好就是Paul McCartney在DB6上創(chuàng)作的。
DBS
在1967年到1972年間還出現一款比較特殊的車型——DBS,DBS本來是作為DB6的繼任車型,但是兩者的生命周期有大量重疊,又是同堂出售,所以稱為繼任車型也不完全正確。
這并不是DBS真正的特別之處,真正特別的是DBS是David Brown接管阿斯頓·馬丁時期的最后一款車型,阿斯頓·馬丁延續(xù)了幾任的外觀已經開始顯得過時,技術研發(fā)上變得落伍。1972年DBS停產,同年David Brown將公司出售,結束了品牌60年代的輝煌盛世。
David Brown把阿斯頓·馬丁帶進世人的視線,用DB5把系列推向汽車之外的藝術領域,DB系列也同樣讓David Brown被載入史冊,這種人和車之間隱約的羈絆,相信每個喜歡車的人都會有共鳴。(文:太平洋汽車網 陳淦)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