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歷史的足跡 與博越車隊相聚大不列顛
穿過公園,眼前是一片開闊的沙地,這里曾是英國皇室貴族的練馬場,前幾年的沙灘排球賽也是在這里舉行的,但規(guī)模作為體育賽事場地還是有些小了,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我與同行的小伙伴一致認為這個還是作為馬場比較合適。
兄弟這身兒行頭不是應(yīng)該在高頭大馬上身披紅色大袍子嗎?這個儀式性很強的穿著只能在倫敦看到,因為英國皇家騎兵團是長期駐守在這里的,自1975年以來,他們就一直駐守在騎士橋的海德公園軍營中,既扮演著儀式性角色,也履行著他們的實際職責,大熱的天兒穿成這樣也是不容易。
出門右轉(zhuǎn)500米就是英國政府的辦公大樓,出入的議員我并不是很感興趣,但我看到了門口警察手里的MP5和HK416C,MP5具體什么型號原諒我當時太緊張沒看出來,說深入一點,200多年來,英國除了白金漢宮、唐寧街10號的首相官邸、希思羅機場以及美國駐英使館等一些重要場所的執(zhí)勤警察以及反恐特警會配備槍支,執(zhí)行一般勤務(wù)的“片兒警”其實并不配槍。這里有個特別的故事,1829年,當時的英國首相羅伯特·皮爾一手創(chuàng)建了治安力量,并以“警察是身穿制服的平民”遏制暴力執(zhí)法,所以200多年來英國警察始終保持著日常不配槍的傳統(tǒng),這樣的傳統(tǒng)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是難能可貴的。
紅色電話亭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個公共設(shè)施,在1920年,老式的街頭電話亭和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并不是同一個風格,在當時,英國的電話亭還是銀色的,但當時的設(shè)計者認為這樣的設(shè)計并不能滿足他對美學的追求,于是1935年,他將自己設(shè)計的K1電話亭經(jīng)過不斷改良,終于在1935年成功地發(fā)布了K6樣式,我們今天在倫敦街頭所能看到的復古樣式其實都是K6系列的衍生產(chǎn)品。
倫敦紅在英國市區(qū)隨處可見,與紅色電話亭起名的當屬紅色巴士了,早在工業(yè)革命以前,馬車是英國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倫敦最早的巴士服務(wù)其實也是由馬車來提供的,那時候還是個體經(jīng)營,直到1855年倫敦市成立了倫敦馬拉公共汽車公司后,才開始有了規(guī)范的公共馬車服務(wù)。隨后這家公司于1902年開始使用汽車作為公共汽車,并在1912 年被倫敦地下電氣鐵路有限公司收購,最終1933年從London General變成了London Transport,由此紅色倫敦巴士正式出現(xiàn)。并且將公司旗下所有的地鐵和有軌電車都變了紅色,這就是紅色巴士的由來。
這些巴士的造型也是千變?nèi)f化的,除了車身上毫無違和感的廣告拉花外,車型的樣式也是千變?nèi)f化的,總結(jié)下來我在倫敦最喜歡的就是這種帶有觀光功能的露天雙層巴士,還有我們大天朝比亞迪的純電巴士,這里要為中國制造點一個大大的贊!其實倫敦還有個游客不太了解的神秘巴士,就是傳說中通體黑漆的“幽靈巴士”,在每天19時30分至21時,它會從格蘭酒店出發(fā),穿過特拉法加廣場、唐寧街、倫敦塔橋等著名地區(qū),帶你回顧倫敦各大鬧鬼地點或曾經(jīng)的兇殺現(xiàn)場,喜歡這類主題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
順著巴士的線路我來到了威斯敏斯特教堂,這座960年建造的大教堂曾為英國歷朝歷代的君王加冕登基,大名鼎鼎的艾薩克·牛頓也長眠在此,這里不得不提的還有前段時間過世的斯蒂芬·霍金教授在劍橋大學圣瑪麗教堂舉行完葬禮后,骨灰也被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與牛頓為鄰。繼英國演員勞倫斯·奧利弗1989年被安葬在這里后,霍金還是首位被安葬于此的著名人物,可見這里的神圣。
雖然身處莊嚴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前,但英國人的幽默卻打破了這一平靜,在我隨手舉起相機拍攝馬路對面的自行車時,這位長得極像“貝爺”的大哥突然出現(xiàn)在我的取景器里,本來打算拍的自行車也騎走了,但仔細想想,走出國門要看的不正是這樣有趣的風土人情嗎?
走馬觀花的一個上午很快就過去了,因為下午還要去大英博物館,所以午餐的地點選在了博物館附近一家比較有名的“炸魚薯條”小店,據(jù)說習大大到訪英國時曾經(jīng)點名品嘗這道算不上美味的正餐,飲料還是可以的,有點兒像屈臣氏賣的那種櫻桃味汽水,不過在我吃完這道魚排加薯條的“大餐”后,我覺得“英國”和“美食”可能壓根就挨不上邊兒,
由于餐廳的位置離博物館景點太近了,所以紀念品商店肯定是一抓一大把的,從外面看有點兒像北京最早的秀水街,商品很多看起來也不貴,特別容易激發(fā)小白游客的購買欲望。
如果說店外擺設(shè)的初衷是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進店的,那么里面的商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紀念品”,各種具有明顯英國特色的禮盒說明了一切,這里賣的英國紅茶味道算不上特別正,但還是挺好喝的,相比機場20鎊左右一半的紅茶禮盒,這個顯得更精致也更實惠,3盒10鎊的價格當然是回去打發(fā)親友的首選,經(jīng)常出差的朋友都懂。
“MADE IN CHINA”的字樣在英國很常見,其實條街上大部分還是面向中國消費群體的,5000mA的品勝充電寶在這里居然賣到了20鎊,要知道某東“618”才賣39,不知道是店家不了解行情還是故意坑游客的,反正我不買……
同行的兩位老師買了一大筐,果然一個旅游團的愛好都差不多。我也有攢冰箱貼的習慣,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購買當?shù)鼐哂写硇缘谋滟N留作紀念,這里有一個有趣的事兒,媳婦兒說我們倆每去一個國家就在冰箱上貼一個冰箱貼,陪我把冰箱貼滿,所以當初在選購冰箱的時候我買了個雙開門6層儲物的龐然大物……
從餐廳出來后,逛紀念品商店和參觀大英博物館總共一個小時的游覽時間其實對于我們根本不夠,眼看著就到了下午1點,大英博物館門口的人并不是很多,這座1753年成立的博物館經(jīng)過265年的洗禮,除了其中數(shù)不勝數(shù)的各國文化珍寶外,還夾雜著許多歷史的無奈。我并不想過多地去介紹它,如果每個展廳都說到的話,估計一天也寫不完,更重要的是這些藏品大多都是掠奪過來的。
從大英博物館出來后,為羅素廣場所在的街區(qū)比較窄,大巴車只能停靠在稍遠的位置,雖然是“稍遠”,但也有大概一公里的路程,這里要說一下,在倫敦市區(qū)內(nèi),能給大巴車臨時停靠的地方并不多,更別提長時間停車了,所以理解萬歲吧,上車的時候司機不停地催促我們快一點,估計超過時間也會罰款。
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是倫敦市區(qū)內(nèi)最“不正式”的一條街,并不是真的不正式,可能是碰巧我們來到這里的時候遇見了許多貼滿卡通貼畫的巴士和出租車,這輛“MM豆露天大巴”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交通工具,可以想象到坐在頂層的他們,一定幸福指數(shù)超高。
街區(qū)內(nèi)的空間其實很窄,能夠容納倫敦巴士已經(jīng)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在市區(qū)中限速大多為每小時20英里,其實倫敦這么窄的街道都要“歸功”于戰(zhàn)后重建的理念上,在1941年5月德國對倫敦的轟炸結(jié)束后,做為工業(yè)強國的英國決定重建倫敦城,并以“修舊如舊”的思想去執(zhí)行的,好的一點是倫敦還是二戰(zhàn)前的那個倫敦,但這么窄的街道支撐起這么多的汽車穿梭其中,實在是雪上加霜。
在有些倫敦巴士上,我們還能看到歷史留下的影子,在英國的巴士發(fā)展史上,售票員在一段時間內(nèi)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雖然現(xiàn)如今刷卡乘車變得理所應(yīng)當了,但所謂“尊重歷史,擁抱未來”的倫敦準則,賦予了這個老城區(qū)內(nèi)現(xiàn)代作品的“懷舊情結(jié)”,就比如車尾的這位售票員,很難說出來有什么特別之處,但就是覺得有了這樣的風景,倫敦之旅才有了更豐富的意義。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