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的誘惑:MQB新高爾夫 vs PQ34老寶來
在從靜止全力加速時,彈離合的老寶來出現了明顯的前輪撓胎+抬頭的姿態(tài),雖說磨損較大的前輪和已有滲油的避震器成為了“背鍋對象”,仍可以看出其前后懸架對側傾抑制的無奈感,但這種設計反而能給人不錯的加速體感。最終,老寶來以驚掉下巴的13.6秒完成了百公里加速。
而新高爾夫這邊,卻是另一番光景:其車身姿態(tài)得到了較好的抑制,響胎也較為輕微,這套韌性較強的懸掛給人一種“粘”在地上的感覺,但實際8.5s破百的加速體感,卻沒有老寶來來得強烈。
作為當年的“準性能車”,老寶來的離合器結合點頗為怪異,搭配比8氣門微面還差的低扭,不多踩點油門則十分容易死火(一般家用車2檔+怠速能起步,老寶來哪怕一擋離合稍微放快點都不行),在市區(qū)駕駛老寶來有些費勁。但同時,老寶來1/2檔的速比十分有效率:1檔60,2檔破百的齒比,搭配高轉出力的EA113引擎,可提供順暢淋漓的中段加速,這“駕駛者之車”絕非徒有虛名。而剎車方面,老寶來給人的信心也是一打一的足,基本能在比小編期望值更短的距離內停下,且整體可控性一流。
當知道新高爾夫的DSG拒絕了憋轉速的請求時,小編心情是復雜的。但很快,這種高效動力傳輸+渦輪一秒后的介入所帶來的渾厚推背感以及向火箭般上升的轉速表、時速表,令人難以想象一臺看似乖巧可人的家用車,竟能像小泰迪般地熱情、火辣。當然了,跑得這么快,新高爾夫的剎車雖腳感較老寶來有所變軟,卻能在高性能輪胎的配合下貢獻出更好的剎車距離。從輪胎這一項上,新高爾夫已經把寶來甩遠了。
在過減速帶時,老寶來的減震器因為油液滲漏較為嚴重,只能吸收一小部分的震動,絕大部分震動還是直接作用在了車身骨架上,還造成了內飾的異響;而較大角度轉動方向盤時,老寶來車身側傾十分明顯,感覺懸掛“拉”不住車身外飄的姿態(tài),同時車頭與駕駛者所期待的指向有偏差,給人的信心一般。
新高爾夫在過減速帶時,明顯能感到車架剛性較老寶來的提升:懸架能很好地吸收震動、拉住車身,除了后排比前排因靠近后輪稍微顛簸,不會出現震動過多的傳達到車身骨架上而造成乘員不安。
而在推頭的改出上,車身剛性更強的新高爾夫相比老寶來也更加輕松,只需減少方向盤的輸入角、適當的減少油門,整輛車就會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了;而老寶來因車頭裝備了沉重的鑄鐵渦輪引擎,重心相比高爾夫更加靠近前軸,導致改出較為費力,甚至要動用到剎車來修正。
老寶來 vs 7.5代高爾夫 | ||
車型/項目 | 老寶來 | 7.5代高爾夫 |
百公里加速 | 官方8.6s/實測13.6s | 實測8.5s內 |
馬力/重量比 | 111PS/T | 111PS/T |
當年/時下售價 | 18.09萬元/5000元(修整+15000元) | -/16.59萬 |
燃油消耗 | 13L/100km(市區(qū)) | 8.5L/100km(市區(qū)) |
機油損耗 | 1000km/L(半合成) | 0 |
總結:寶來是一輛需要較高駕駛技術、十分集中的精力才能開得快的“準性能車”,而高爾夫則是給任何人都能開快的性能家用車。16年的技術變遷,只有親身經歷過,才能感覺到這意味著什么。
16年的時光可以改變什么?它可以讓一個還在讀幼兒園大班的熊孩子,變成了坐電腦前一本正經寫稿的汽車小編了;它更可以將一個車系的高度,整體提高兩個檔次。我們從這兩輛相隔16年的“大眾基本款”車型,依舊能看得出它們對于歷史傳承的尊重,以及對最新科技那孜孜不倦的追求,乃至整個汽車行業(yè)飛速發(fā)展的一段歷史。(文:太平洋汽車網 秦子鈞)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