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法拉利躍馬激情展覽 七十余載不忘初心
法拉利的F1賽車造得好相信沒人有疑問,但怎樣才能在公路上體驗到法拉利F1賽車的快感呢?優(yōu)秀的公路超跑是法拉利給出的答案。
●365 GTB/4 Daytona(1969)
這輛湛藍色的365 GTB/4 Daytona,是法拉利紀念1967年在Daytona 24h耐力賽包攬前三,成功復仇福特GT40的自豪之作。當時,蘭博基尼的Miura已搶先拉開了MR布局超跑的序幕。但法拉利壓根就沒想過把它打造成“Miura殺手”,而賦予了它旗艦GT車型的定位。
完美的GT比例車身,巧妙的后置變速箱設計,自帶六個40mm兩沖程化油器的4.4L V12引擎,無處不展現(xiàn)出當時法拉利的豪邁。
●BB512i(1981)
法拉利BB512i發(fā)布于1981年法蘭克福車展,接替了365 GTB/4 Daytona車系的地位。值得一提的是,車名里的BB不是Baby的意思,指的是H型水平對置發(fā)動機,而‘i’的后綴亦表示該發(fā)動機采用了電噴系統(tǒng)。法拉利512 BBi只生產(chǎn)了1007輛,是一款不錯的收藏品。
BB512i是法拉利楔形設計的開山之作,由賓尼法利納操刀設計,優(yōu)雅的曲線將車身完美包覆,低沉的車頭如猛禽蓄勢待發(fā),同時隱藏式車燈的前衛(wèi)設計、堪稱大師級的杰作。
BB512i搭載一臺4.9L H12水平對置發(fā)動機,最大馬力輸出261kW(335PS),擁有當時先進的DOHC架構,還配有從F1賽車上學來的干式油底殼和液壓離合器。
●288GTO(1984)
在那個WRC B組賽事風靡車壇的年代,法拉利也坐不住了,希望盡快研制出合規(guī)格的賽車參賽。于是,工程師們“借用”了308車系的外殼,卻拋棄了308車系原有的橫置MR布局,將那臺傳奇色彩的2.8T V8引擎豎著塞進了288 GTO的機艙內,準備在B組賽事中大施拳腳。
100%鋼管承力架構、“嘎嘣脆”的輕質凱夫拉外殼,288 GTO除了與308車系看起來有那么一點兒像以外,內心卻如其它B組怪物般狂野。當然了,它272輛的最終產(chǎn)量,很大部分要歸功于B組賽事“必須量產(chǎn)200輛以上方可參賽”的硬性要求。
可惜的是,288 GTO從未上過哪怕一次B組賽場,便因藍旗亞Delta S4賽車在1986年的法國站上發(fā)生了駭人車禍,F(xiàn)IA緊急叫停B組賽事無疾而終。
●F40(1987)
作為世界上首款突破200mph(約合320km/h)時速的量產(chǎn)車,以及Enzo生前參與設計的最后一款法拉利跑車,F(xiàn)40作為慶祝法拉利誕生40周年的大禮,是當之無愧的傳奇車型。
本來,F(xiàn)40只計劃打造400臺,結果供不應求,最終法拉利“悄咪咪”地生產(chǎn)了1337臺F40。有幸擁有這1337臺其中一臺F40的車主,看到不斷被刷新的拍賣價格,相信會百感交集。
為了減重,F(xiàn)40采用了在當時屬頂尖科技的碳纖維/凱夫拉纖維作為車身的材質,同時而除前擋外的車窗均為亞克力材質,前期車型甚至只有有推拉式車窗。因此F40的NVH、工藝精度表現(xiàn)實在差強人意。
而F40的引擎則源于288 GTO引擎的“魔改”:由于不再有排氣量的限制(當年B組賽事規(guī)定渦輪車需小于2800cc),因此排量增至2936cc。法拉利為這臺90°夾角的V8大號配備了兩個超大的渦輪增壓器(也帶來了恐怖的渦輪遲滯),能締造出356kW(484PS)/576Nm的輸出。同時,可達成8500rpm的紅線及接近10000rpm的斷油轉速,堪比當年的F1引擎。
F40風阻系數(shù)只有0.34,看在它巨大的尾翼及擴散器的份上,這樣的一個數(shù)字簡直驚為天人:根據(jù)能量守恒定律,下壓力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前提必然就是風阻的激增。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