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原來亞洲人設計汽車也很溜
這是亞洲汽車設計師系列的中篇。在之前內(nèi)容中,我給大家介紹了賴平、張帆、邵景峰三位最有代表性的華人設計師,看完之后,想必很多人心中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作為世界汽車強國的日本,又有哪些設計牛人呢?
眾所周知,日本在汽車技術研發(fā)領域人才濟濟,幾十年來誕生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汽車工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在汽車設計領域,同樣不乏大師級人物。由于篇幅有限,接下來我依舊從中選擇三位進行詳細介紹,他們分別是前日產(chǎn)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創(chuàng)意官——中村史郎、前賓尼法利納設計總監(jiān)——奧山清行、馬自達常務執(zhí)行董事兼設計本部本部長——前田育男。
提到山寨這個詞,現(xiàn)在幾乎沒有人會將它跟日系車結合在一起。當然不是因為日系車從一開始就用原創(chuàng)設計,而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之際,有人帶領日系品牌告別抄襲模仿,隨后慢慢走出了自成一派的本土化設計之路,并在世界范圍內(nèi)受到認可和好評,其中代表性人物便是中村史郎。
中村史郎1950年出生于大阪市,1974年畢業(yè)于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Musashino Art University)的工業(yè)設計專業(yè)。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是日本知名藝術院校之一,包括無印良品(MUJI)藝術總監(jiān)原研哉在內(nèi)的不少日本設計界強人也是從這里出來。
中村史郎畢業(yè)后到五十鈴(isuzu)汽車公司從事整車設計,工作不久后,五十鈴被通用汽車收購,總公司鼓勵他到美國藝術中心設計學院深造。在那里,他受到西方現(xiàn)代設計美學的熏陶,對于他后來融貫東西、獨樹一幟的設計理念起到很大幫助。
上世紀八十年代正值日本泡沫經(jīng)濟的巔峰時期,日本汽車市場對性能車和跑車的需求極大,催生出一系列高精尖技術的新車型,連五十鈴這種以生產(chǎn)商用車為主的車企都加入到這股浪潮之中。于是在通用汽車的協(xié)助之下,五十鈴遠赴歐洲成立了一個汽車設計中心,由中村史郎擔任主管。
在歐洲工作期間,中村史郎領銜一眾新銳設計師(包括現(xiàn)任吉利汽車設計副總裁Peter Horbury),推出了COA、Costa等一系列概念車,當然,最令人難忘的當屬4200R概念車。
五十鈴4200R概念車發(fā)布于1989年東京車展,一經(jīng)亮相,便吸引了無數(shù)目光和設計界一致的好評。這款車擁有極具速度感的輪廓,大膽地取消了車身B柱,同時具備當時普通跑車難以企及的車內(nèi)空間,更重要的是,它融入了中村史郎對于日本文化的理解,營造出與當時歐美主流設計截然不同的美感。
很可惜的是,這款“天才之作”后來隨著日本經(jīng)濟泡沫破裂無疾而終。1993年,五十鈴決定專注于制造SUV和商用車型,從小型轎車市場完全退出,所以4200R項目也沒有了下文。倘若當時它正式量產(chǎn)的話,或許有資格與本田NSX、豐田Supra以及日產(chǎn)GT-R相提并論,畢竟它除了造型驚艷之外,機械工程方面還獲得了路特斯、歐寶等多家當時通用旗下技術流廠商的鼎力支持。
1997年,中村史郎再度迎來高光時刻,他所設計的五十鈴Vehi Cross實現(xiàn)了量產(chǎn),這款車外觀極其前衛(wèi)大膽、獨具魅力,更重要的是,此乃全世界第一款跨界車,等于說他開創(chuàng)了一個全新汽車品類。雖然Vehi Cross后來市場表現(xiàn)一般,但是讓中村史郎成為汽車設計領域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當卡洛斯·戈恩執(zhí)掌雷諾-日產(chǎn)聯(lián)盟之后,很快就在1999年把中村史郎挖了過去。當時戈恩指出,功能主義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新時代汽車市場的競爭重點將從技術轉移到設計,于是擔任設計總監(jiān)的中村史郎被賦予了更多期待,而他也正準備在日產(chǎn)擼起袖子大干一場。
中村史郎把他的天賦和才華毫無保留地貢獻給日產(chǎn)。2002年,入職沒多久的他便交出第一個出色作品——350Z,這款小跑車是Z系列第五代車型,此前第四代在1996年就已經(jīng)停產(chǎn)。不得不說,涅槃重生的350Z為日產(chǎn)以及戈恩掙足了面子和里子,上市后僅用2年時間全球銷量就超過了20萬輛,絕大部分銷往歐美市場。
如果要說中村史郎的巔峰之作的話,那么非GT-R R35不可。以如今眼光看來,GT-R無疑是日本“國寶級”超跑、汽車史傳奇存在,但實際上,其前五代的影響力只是局限于日本車迷以及小眾賽事之間,真正讓這個系列在世界范圍內(nèi)聲名鵲起的,正是中村史郎所設計的第六代GT-R(即R35)。
在接到設計GT-R R35的任務之后,中村史郎并不希望這款車像歐洲超跑一樣傲氣逼人、高不可攀,而是希望通過這款車讓全球市場看到日本品牌超跑的獨特理念,即性能卓越、形象親民、性價比高。后來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GT-R R35量產(chǎn)后,立馬成為全球汽車界的焦點,后來跟一眾歐洲超豪華品牌跑車的較量中,它也毫無遜色。
GT-R R35吸取歷代GT-R的設計精髓,作為一臺超跑,其攻擊性元素并不多,許多靈感反而來自于日本動漫里的機器人角色,與此同時,為了讓這臺車滿足全球消費者的審美,中村史郎將“溜背”、“四圓尾燈”等主流元素融入其中。最終,GT-R R35成為超跑界里特立獨行的存在,就像東亞文化圈里面的“俠客”一樣,受到萬千追捧。
從1999年加入到2017年退休,中村史郎在日產(chǎn)主導了數(shù)十款重要車型的設計,我們所熟悉的天籟、軒逸、騏達、逍客等車型都在他的作品名單中??梢哉f,在戈恩所領導的日產(chǎn)品牌復興之路中,中村史郎功不可沒,從家用車領域到跑車領域,他都有杰出作品,幫助日產(chǎn)在品牌價值和銷量兩方面都取得飛躍式發(fā)展。
2010年,在全球著名汽車雜志《CAR》出版的《設計權勢榜》上,中村史郎高居第三名。因為他除了為日產(chǎn)設計出一款款美觀又實用的車型之外,更讓全世界知道除了歐美以外,還有一種叫做日本設計。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