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佳駕車游世界:為TANGER的混亂大跌眼鏡
算起來駕車經過的口岸也有十多個了,通關手續(xù)繁瑣、邊境官員刁難的不在少數,但論混亂程度,則非TANGER莫屬。馬兒一邊因為摩洛哥通行法語、少了異國情調而惋惜,一邊也為這種混亂大跌眼鏡。
我們從賣薄荷茶的侍者手里接過杯茶,剛剛賺了我們二十歐元的人就和另一個打了起來,原因是第二個人也想向我們兜售什么。沖突持續(xù)了半分鐘,怒氣沖沖的掛牌人來到窗前,讓我們不要再理其他任何人:“他們都很壞!卑凑账恼f法,我們只需等候警察在他代為填寫的表格上蓋章就可以走人了。
40分鐘后,隨著前面叉成一團的返鄉(xiāng)車隊漸漸散去,我們駛出TANGER港,一路向南穿城而過。
我們最初的環(huán)球路線設計,要在歐洲之后走非洲20多個國家,后改成摩洛哥到埃及之間的北非五個國家,而最終,因為時間、簽證、部分國家陸路邊界關閉等原因,摩洛哥成為我們這段旅行中唯一拜訪的非洲國家。
去年12月23日,我們從TANGER機場附近向在摩洛哥的第一個目的地馬拉喀什前進。摩洛哥的主要公路路況相當好,加上車流量小,開著LC4700相當輕松,遠沒有在西班牙車流量極大的高速路上那么神經緊張。天黑前,我們已經到達摩洛哥的古都———馬拉喀什。
馬拉喀什是紅色的城市。無論王宮、貧民百姓居住的老城還是歐洲人度假的大飯店,外墻的顏色都是陶土紅的顏色。在微寒料峭的冬日,這陶紅色更易使人感到暖意。不過游客能夠在馬拉喀什感受到的溫暖,大抵只有這些。因為從你準備接近這個城市的一刻開始,便成了一些人追逐的目標。盡管馬兒早就通報過她那些曾經到訪摩洛哥的朋友的警告,我們仍然對遇到的強買強賣和其他欺詐現象感到震驚。
馬拉喀什最著名的地方,是一座建于12世紀的清真寺和老城的集市。我們不是穆斯林,不得進入清真寺。老城的集市,離清真寺不遠,中間隔著一個巨大的廣場。廣場上雜耍賣藝的、畫手繪的、算命的等等三教九流的人齊聚一堂。初來乍到的我們,忍不住頻頻舉起相機。那些認為你將他攝入鏡頭的人,會伸手向你要錢。還有一次,我突然被一個男人抓住胳膊,要求付錢,因為他以為我將鏡頭對準的是他的同伙。
馬拉喀什龐大的集市專為旅游者而設,占據著老城的外圍。小店鋪里的貨品不外乎陶器、皮具、首飾、鐵藝、地毯等,鋪天蓋地的倒也好看。堅守著到產地去購物的原則,我在這里只是走馬觀花,一任店主們糾纏,徑直向前。相比在集市中穿梭,我更喜歡在紅色的街巷中走失。小巷深處誰家窗前的一兩盆花草,給有些骯臟、破敗的老城,平添了不少生趣。
摩洛哥的貨幣DIRHAM和人民幣基本等值;摩洛哥人的平均工資,在750-900之間,是中國大城市平均工資的一半左右。但摩洛哥的消費水平卻相當高,以汽油為例,95號汽油約0.92歐元/升,比西班牙的油價還貴;而像樣一些的飯店,價格直追歐洲主要城市。
此外在馬拉喀什,宰游客的現象非常嚴重,我們經常被以各種借口多收取費用。離開馬拉喀什的那個早上,獨自去集市回來的馬兒說她終于知道當地人打的的價格了,三分之一!小費在摩洛哥是必須的,馬拉喀什更是如此。侍者們根據小費的多少決定是否微笑或者提供咨詢服務。看得出一個咖啡館的侍者大概很不滿意10DIRHAM的小費,當馬兒問路時,故意指了相反方向。
當然摩洛哥人也有值得信任的人,那就是警察。當我們在薩非再次遇到一個認真熱情的警察后,更加堅定地認為,在摩洛哥,有麻煩可以找警察。
12月26日中午從馬拉喀什出發(fā),我們取道薩非前往阿加迪爾。薩非是摩洛哥的陶器生產基地,那里的陶瓷集市非常有名。薩非的路標系統(tǒng)不好,我們在城外向一位警察問路,他認真地指路之后,不忘加上一句:“我一直到晚上8點都當班,有什么問題你們都可以找我!”兩小時后我們離開薩非前往阿加迪爾時,果然在另外的路口又遇到這位老兄,他特意攔住我們,詢問這個下午是否開心、是否喜歡薩非,并祝旅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