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到佛山自駕游路書——梁園
佛山市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常綠。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22.1°C,降雨量1600-2000毫米。自然資源主要有陶土、巖石、玻璃砂、稀有金屬和塘魚、水稻、甘蔗及品種繁多的水果、花卉等。
梁園位于佛山松風路先鋒古道,是佛山梁氏宅園的總稱,主要由“十二石齋”、“群星草堂“、“汾江草蘆”、“寒香館“等不同地點的多個群體組成,規(guī)模宏大。梁園素以湖水縈回、奇石巧布著稱嶺南;并珍藏著歷代書家法貼。秀水、奇石、名貼堪稱梁園“三寶”。
梁園
梁園由當?shù)卦姇嬅伊禾@如、梁九章、梁九華及梁九圖叔侄四人,于清嘉慶、道光年間(1796-1850)陸續(xù)建成,歷時四十余年。
在清代,與清暉園、可園、余蔭山房并稱為廣東四大名園的梁園,原本指的是梁園中的“十二石齋”,它位于松桂里內(nèi)。
據(jù)有關資料介紹,“十二石齋”是梁九圖最初在松桂里興建的園林,其名稱叫做“紫藤(花)館”。后來,梁九圖在游覽衡山湘水,南歸之時,船過清遠,購得十二奇石,紋絡嶙峋,晶瑩剔透,潤滑如脂的大小黃臘石十二塊,運返佛山,以石盆乘之,羅列在館里。其中,最大一座名叫“千多窿”,梁九圖視若性命,因而將原館名改為“十二山石齋”,簡稱“十二石齋”。梁九圖曾《自題十二石齋》,詩云:“衡岳歸來興未闌,壺中蓄石當煙鬟。登高腰腳輸人健,不看真山看假山!
梁園一隅
梁園是清代嶺南文人園林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布局精妙,宅第、祠堂與園林渾然一體,嶺南式的“庭園”空間變化迭出,格調(diào)高雅;造園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詩如畫的田園風韻;富于地方特色的園林建筑式式俱全、輕盈通透;園內(nèi)果木成蔭、繁花似錦,加上曲水回環(huán)、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嶺南水鄉(xiāng)韻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態(tài)、設置組合之巧妙脫俗而獨樹一幟,是聞名遐邇的粵中四大名園之一。時至民初,一代名園已瀕于湮沒。鑒于其歷史、藝術和觀賞價值,1982年,佛山市委、市政府首先對現(xiàn)存的群星草堂群體進行了搶救保護,1990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而于1994年開始大規(guī)模的全面修復,總面積達21260平方米,依文物修復“修舊如舊”的原則,重現(xiàn)名園的精髓。
祠堂、宅第、園林建筑渾然一體
來到梁園,經(jīng)過部曹第、佛堂、客堂、宅第,進入二道門,就是群星草堂了。它分前廳、后廳,中間以棚廊連接。前廳、后廳均為屏風門,開敞通透。開門迎客,主人“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意不言自明。
群星草堂入口至秋爽軒船廳,穿井過廊,三個圓門貫列,增加景深,讓人隱約感到“庭園深深深幾許”;秋爽軒前至群星草堂后廳側(cè),狹窄的石庭中古木參天,如果在炎熱的夏日來到石庭,則涼氣襲人,正是“藹藹堂前木,中夏貯清陰!
梁園鼎盛時期,規(guī)模宏大,建筑眾多,造園藝術別具一格,融園林藝術和中國文化傳統(tǒng)于一體,具有豐富的文化藝術內(nèi)涵,立意清雅脫俗,園內(nèi)祠堂、宅第與園林建筑渾然一體,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園內(nèi)亭廊橋榭、室閣軒廬,層次分明,輕盈通透,與大面積綠水荷池,松堤柳岸相映成趣,各種奇花異卉、蒼松翠柏、嶺南佳果,倍添庭園毓秀,整個園林布局精妙,聚散得宜、優(yōu)雅別致。
梁園一隅
群星草堂為梁九華所建,位于松風路先鋒古道,占地數(shù)千平方米。它的園林建筑寬敞通透,四周回廊穿引,有步移景異之效。園中有一亭,李可瓊題之“壺亭”。園西有小湖,湖畔植水松,天井置之石臺,設花基,種植各種時花。窗外搭棚架,架下種植蘭花。
梁園的園林建筑精巧別致,引人入勝。雖體量不大,但卻小巧精致。群星草堂群體的“半邊亭”,結(jié)構(gòu)奇特,首層六角半邊,二層四方完整,屋頂平緩,飛檐斗拱,可稱是“求拙”之作!按瑥d”三面為大型滿洲窗,四周景物盡收眼底,真是斗室容環(huán)宇。更為突出的是“荷香小榭”,精美纖巧、四周通透、里外交匯,把天、地、人完全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