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七星巖的時候,我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巖洞,其間遠遠就聽到從一個巖洞里傳來“咚咚”的響聲,尋聲而去,只見洞中有洞。在奇特的龍巖洞里面拿蒲團對著一凹進去的小回聲洞拍打,“咚咚”聲響,不絕于耳。走進石室?guī)r洞內,就是水的世界。山腹內積水成湖,游客可以泛舟游湖,觀賞它那詭奇趣怪的石灰?guī)r景。轉了一圈,出洞外,赫然發(fā)現已置身在山另一邊,這時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覺。
從龍巖洞出來,就是有名的摩巖石刻了,數量多,到處都有人的題字在其間。
![](http://tour.xjmz.net/uploadfiles/2005727102043.jpg)
七星巖摩崖石刻'千年詩廊'
始于公元727年的肇慶摩崖石刻,既包含了篆、隸、真、行、草各種書體,是一部中國的書法簡史、一座書法藝術的詩博物館,又是一軸記載肇慶1000多年歷史的長卷。1000多年中,歷代名人來此寄情潑墨、題詠記游不計其數。其中有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唐代宰相李紳;宋代名臣包拯;明清的王守仁、黃遵憲等文化名人,以及抗倭名將俞大猷、民族英雄鄭成功父親鄭芝龍、抗清忠烈陳子壯等。當代偉人朱德、葉劍英、陳毅,大詩人郭沫若等,也在此留下了墨寶。七星巖摩崖石刻現存531幅,其中詩、詞、曲、賦達217幅,游記、散文、題記等作品共192幅,瑰麗多姿,琳瑯滿目,成就七星巖摩崖石刻“千年詩廊”、文學寶庫的美名。
度步而走,猶自沉浸在詩廊文化當中,碰上一導游,也為自己的行程指點一二。原來為了提升七星巖景區(qū)國內罕有的“人間仙境”蘊味,肇慶市旅游部門去年專門投資500多萬元在景區(qū)內的仙女湖畔建造華南首個“觀鶴園”,并同東北大批引進國家級珍寶——丹頂鶴,不聽他介紹,還真把這個好景點給忽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