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長城不用到北京 江南也有八達嶺
臨海古城墻有著悠久的歷史。自晉代開創(chuàng)以來,已有1600余年,迭經(jīng)唐、宋、元、明、清諸朝不斷修筑增擴,其主體部分一直保存到今天。古城墻沿江修筑而上,依山就勢,逶迤曲折,雄險壯觀。尤其是北固山一段,建于危崖之巔,飛舞盤旋,敵臺林立,雉堞連云,城樓高峙,與北京八達嶺相較,可稱雙絕 ,稱之為“江南八達嶺”,并不過譽。更有其獨特之處是,臨海古城墻兩側(cè),古木參天,常年蒼翠,城墻掩映在青綠叢中,更增添了一分靈秀。
臨海古城墻,除了御敵的功能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墻有三分之一的長度是沿著靈江修筑,臺州府城正位于靈江入海近處,江水與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時常漫上城來。城墻有如大堤,千余年來抗擊著洪水的沖擊。
為此,臨海城墻在修筑設(shè)計上,采取了特有的措施,把甕城修作弧形,特別是把“馬面”迎水的一方修作半圓弧形(其余一方仍為方形),在全國古城墻中,十分罕見,目前所知尚屬孤例。由于城墻的抗洪作用,在元朝滅掉南宋時,元帝曾下令拆毀江南所有古城墻,以利其鐵騎長驅(qū)直入,而臨海城墻卻因其無法替代的防洪功能,得到了特旨免拆。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有“江南八達嶺”之稱的臨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官撩麑⑵堇^光在臨海八年,會同臺州知府譚綸改造了臨海古城墻的結(jié)構(gòu),將其加高加厚,并創(chuàng)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臺,極大地增強了防守能力。
在本頁瀏覽全文>>(共計2頁)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合作新聞推薦
熱門搜索
論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