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購車需求的增長,汽車制造商的應對之策自然就是繼續(xù)增加產量。在《財富》(Fortune)雜志評出的全球500強(Fortune 500)大企業(yè)中,畢馬威今年7月份對其中的14家汽車制造商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它們中的大部分都在中國占有一定市場,并且都有未來兩年開發(fā)新車型或進入新領域的計劃。那些還沒有進入中國的公司,也打算在兩年內進入這個市場。
國內公司也蜂擁至汽車行業(yè)?偛吭O在深圳的比亞迪有限公司(BYD Battery Co.)是世界最大的鋰離子電池生產商之一,但該公司今年1月收購了國內某汽車制造商的部分股權,開始在汽車行業(yè)發(fā)展。比亞迪目前有部分資產在香港上市。該公司的目標是在明年初實現(xiàn)年產15萬輛汽車。
問題已經開始顯現(xiàn)。國家統(tǒng)計局(The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周一公布的數(shù)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的汽車庫存已經超過6萬輛,而上年同期的汽車庫存量幾乎為零。今年前6個月,中低檔轎車的價格平均下降了6.9%。而且畢馬威的報告還說,據一位業(yè)內人士預測,汽車價格未來幾年將繼續(xù)以每年6%的幅度下滑。報告將這種趨勢歸因于汽車制造商為了清除過剩庫存而采取的“積極定價策略”。
杭州的吉利控股集團今年6月將其“豪情”轎車的價格從人民幣40,999元降至35,999元。在此之前,天津汽車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Tianjin Auto Industrial (Group) Co.)將其“夏利”轎車的價格從38,800下調至36,800元。比亞迪也在7月份將其“福萊爾”(Flyer)轎車的價格削減至35,800元,成為中國車市價格最低的車型之一。
亞洲汽車資源(Automotive Resources Asia)駐北京研究員張羽(Zhang Yu,音譯)說,雖然有少數(shù)跨國汽車制造商的銷售仍在強勁增長,但實力較小的競爭對手已經因為滯銷開始降低產量。“雖然市場仍然具有增長潛力,但趨勢已經是接近飽和”,張羽說。
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對汽車市場產量過剩的擔憂也與日俱增,預計他們不久將推出一些促進汽車行業(yè)重組和整合的政策措施。新建汽車制造廠的申請今后恐怕很難獲得批準,外國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商想進入中國會變得更加困難。據《中國企業(yè)報》報導,北京可能即將限制使用進口零部件在中國進行汽車組裝--目前很多外國汽車制造商都采用這種做法。此外,還可能對全部由進口零部件組裝而成的汽車征收高額關稅。
[上一頁]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