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新光:這個情況是政府愿意看到的,因為進口車擋住了。
鐘 師:現在大家關心的是買進口車的消費者到底該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當然你可以觀望,但一般買進口車的消費者和買國產車的消費者是兩類不同的群體,他們既然要買進口車,你貴他也買,便宜他也買,進口車有它的賣點,有很多炫耀的地方,買進口車的人不是為了代步的。這個市場高了低了只是經銷商在做文章,跟消費者沒關系。這個行業(yè)一般人根本摸不透,不像國產車比較簡單,透明度相對高一點,競爭也比較激烈。
何 毅:配額發(fā)放情況如果透明的話,價格的浮動還是可以預測的。比如知道上半年進口了多少車,占了多少配額,就可以知道下半年還有多少配額要發(fā)放。如果上半年沒有到一半的話,就意味著下半年的量還要大。現在看來進口車市被人為地復雜化了。
賈新光:今年進口汽車的配額比較亂,可能出現三年的配額一年使,今年4月份以前用的是2001年的配額,4月份以后用的應該是2002年的,那么等到今年9月份要發(fā)2003年的配額。按照外經貿部機電產品進口配額的管理辦法,是每年7月申報進口計劃,8月研究,9月發(fā)放配額, 今年的配額本應在去年9月發(fā)放,但是跨年度到4、5月份才發(fā)放,從一開始就造成一種不正常情況。
鐘 師:2002年的配額應該是提前到去年第四季度把計劃做出來,但今年到5月份才開始陸續(xù)發(fā),這樣就亂套了。發(fā)放是一個大問題,發(fā)多少數量最好能提前知道,如果經銷商連這種商情都不知道,根本就不知該怎么做經營計劃了。
何 毅:從去年的進口車數量能不能推斷出今年的配額總量?
賈新光:到現在為止,今年的進口大部分用的是去年的配額,去年發(fā)的多少配額仍然說不清,去年的配額又是前年3、4季度發(fā)的,有一部分從前年延續(xù)到了去年。
何 毅:既然配額總數都無法知道,車價就很難預測,所以要回答消費者什么時候買進口車合適這樣的問題就非常難了。
賈新光:說到價格就更復雜了,拿佳美做例子,今年年初許多車都在降價,實際上都是在甩庫存車,但2002新款佳美出現漲價,它是新車型,沒必要大幅度跳水。還有一個就是匯率的影響,比如說年初日本的匯率走低,甚至有人預計要降到160日元兌一美元,當時全世界感到緊張,要求日本政府干預,所以日本車的進口價格變化很厲害,年初香港市場上的的日本車價格降了一成。但是由于中國對日本產汽車征收特別關稅,日本車的進口受到阻滯,所以我們沒有感覺到這個問題。再一個是歐元,目前歐元走勢強硬,已經超過美元,所以從歐洲進的車價格普遍上去了。如果價格跌得太慘,進口商就不進貨了,或者換戲了,還有一個調控的因素。所以這些因素都要考慮到,價格是非常復雜的,沒法去預測。
鐘 師:進口車價格受到什么影響?第一是進口許可證投放的影響,第二是匯率的變化,還有一個營銷渠道的問題。比如說,奔馳的車通過正式渠道就比較貴,因為奔馳車對亞洲區(qū)市場是限額發(fā)售的,不是你要賣多少都能撥給你多少,全球的銷量都是按區(qū)域計劃分配好的。但有的經銷商拿不到專營權,從別國的出口經銷商那里去拼縫,價格反而要比正規(guī)渠道便宜,但在一些方面就沒法保證,比如質量保證期、索賠維修等等。現在還有出現了一種情況,有人把美國的一些“檸檬”車拿來賣,就是剛買來有一些質量問題退給廠商的車,廠商把它稍微弄弄然后賣出來,和新的一樣根本看不出來,可能有的車只用了一星期的時間,但美國的法律規(guī)定只要是工廠回收的車那怕是用了一天,收回去必須當二手車賣,并給用戶明示。這種車相當便宜,一兩萬美元的車在市場上就四五千美元,一些經銷商去美國把這個車弄過來,連商檢局都看不出來,進來后當然非常有競爭力。我看過一個材料,美國每年這種被收回的檸檬車有10萬輛,這里面有很多空子可鉆。當然美國進口的車目前還非常少,這個問題還不嚴重,但已經有這種苗頭了。
[上一頁] [1][2][3][4][5][6] [下一頁]
相關文章:
|